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其中传统化石能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这是因为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已经使我国的环境与资源到了承受能力的极限。我国若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更有效的调整现阶段的能源结构,转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进一步实现能源转型。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实质上是能源可持续性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此外,该部分还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建立概率转移模型分析了我国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三与第四部分根据能源经济理论,将可再生能源从总的能源消费中提取出来作为生产要素加入了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从整体与区域两个角度深入剖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第三部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建立VEC模型并基于VEC模型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资本存量、劳动力、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影响。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间均存在着短期与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而长期地消耗传统化石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贡献将越来越微弱,而发展新兴能源不仅能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兴奋点,又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在进行区域划分时,以目前我国最为关心的节能降耗为目标,使用单位GDP能耗指标进行聚类,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按能源效率高、中、低标准重新划分。对重新划分后的三类区域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不同区域中差异性较大,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大相径庭。根据实证结果,认为我国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环境,尽可能加快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脚步。最后本文从能源法规、经济发展与技术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应出台关于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或相关法律;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要把节能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向,并且加强传统能源行业的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