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侘寂”之美作为切入点,结合“侘寂”美学的源流——中国传统文化,论述了其在家具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并结合研究内容展开了相应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侘寂”这种寻求朴拙而简约的美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庄子认为真正的美便是来自于自然之中的美,是一种本源之美,即“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而真实。这种倡导真实,真诚,反对奢华的文化导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家具而言,亦是如此。寻求一种质朴的家具设计的内涵,在朴素中寻求雅致的美并将其融合进家具的设计之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唐遗风”所传承下来的这种“侘寂”之美,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师法自然的很好归纳。当今时代追求简约,追求“少就是多”,从历史上看,与这种“侘寂”之美不谋而合,甚至比简约设计立意更为深远。基于“侘寂”基础上的家具设计应该是具备文化内涵的设计,其涉及到自然的、生态的,以及民族地域的文化回归。没有民族性的设计,没有传承基础上的设计是“无根设计”,是无生命力的。反过来讲,我们意识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想弘扬它,继承它,或许做好具备文化内涵的本民族的家具设计正是一种方法。论文紧扣简约的抱朴守拙的这---“侘寂”的设计主题,寻根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家具设计中的表达,并从阐释家具各元素的文化内涵表达、基于这种文化基础上的家具的设计实践两个层面展开。试图运用这种方法来探求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出路以及其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最终为传统家具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设计不是空泛的,不是色彩和形式的单纯堆砌,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根,寻求根上的发展与突破,才是家具设计的真实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