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运转也在加速,而作为城市建设载体的人也被迫随着城市进行着加速运转。然而作为生物体,人不同于城市可以一直加速不休,人有自己的节奏与生理机制,如果持续工作并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其健康临界值就会被打破,人就会生病,而城市也会因此面临各种问题与危机,因此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从人的感受出发,构建适应其节奏的城市生活环境,打造“慢生活”。事实上,慢生活与城市的高效率运营并不冲突,是可以和谐共存的。但为满足城市对于城市竞争力而对高速建设的大量投入,及对人对于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忽视,使慢生活一直无法建立起来。为使城市居民更好的体验慢生活,作者从构建城市“细胞”的社区出发,以最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的社区环境为着手点,力求打造一种使城市居民在劳碌的工作之余可以更好享受生活的、以慢行系统为基础、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特色的慢社区模式。城市可以通过这种社区模式的扩展应用,使“慢理念”深入整个城市。文章从健康理念的承载者健康城市与承载现今在欧洲被推崇的慢城理念的慢城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慢城理念是对健康理念的深入发展并进一步提出实施措施,两种理念能够相互融合,相互弥补,并确定可适用于大城市的基于健康理念慢社区的核心内容,并将其对于文化、精神、慢行、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思想及态度融入到社区建设中。为明确慢社区模式的推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作者以本身熟悉的寒地气候为切入点,以寒地城市慢社区这一具有地域气候特征的社区规划视角展现慢社区模式的地方融合特性。本文从物质承载系统、精神文化构建、规划策略与保障机制等几方面分别对寒地慢社区的构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以现今城市建设中最为热点的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为应用实例,通过对所选设计试点的规划设计的分析具体说明慢社区如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