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制度选择研究——从美国投资银行的转型谈起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悄然兴起,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的设想,同时提供了相关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作为全文的引言,对提出本课题的现实背景进行了简要阐述;   第二章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制度的必要性;   第三章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不同监管模式,并着重对美国的“伞形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现状,阐述了对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选择的初步思考。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世界性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激荡,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碰撞,加速了多元文化的场域和语境的形成。面对多元文化场域中的合作与博弈,价值冲突和
纵观世界各国破产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然人破产制度贯穿始终。但自然人破产制度在我国立法上还处于空白。本文旨在研究相关国家自然人破产制度中破产财产的范围的立法经验,以期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国内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发展迅猛,银行运行的风险也逐步升级,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关系广大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与金融系
本文旨在通过论述破产管理人制度中破产管理人的诚信义务来探讨如何在我国现有破产法中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的诚信义务制度规定。文章首先从法理上对破产管理人的诚信义务进
在有些国家的法律与实践中,公司董事不仅包括正式董事,还包括事实董事、影子董事等非正式董事,若仅从职位出发,则无董事之名应不负董事之责,但从行为角度,显然会出现责任与行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