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与正常人群在尿足细胞标志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足糖萼蛋白(PCX)中的差异,证实在HHcy-DKD发病机制中,足细胞损伤起重要作用。2.观察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的干预作用,探讨糖肾康颗粒治疗HHcy-DKD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肾病科及内分泌科2019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糖肾康颗粒(3次/日,1袋/次),疗程均为8周。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肾功能、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PCX、Nephrin、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治疗组各为57.14%、82.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治疗组各为64.29%、89.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皆明显降低(P<0.05与P<0.01);积分值下降幅度,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UACR、24h UPr: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都表现为显著降低,且都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与P<0.01);在这两项指标下降幅度上,相较对照组,治疗组均表现出明显优势(P<0.01)。5.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6.血Hcy: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两组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病人都表现为明显降低(P<0.05与P<0.01);而且,相较对照组,治疗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1)。7.尿Nephrin、PCX: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两组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与P<0.01);而且,相较对照组,治疗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1)。8.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血常规、大便常规、谷丙转氨酶(ALT)、心电图等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糖肾康颗粒的应用,能使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尿蛋白、血Hcy水平。2.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表明足细胞损伤参与了HHcy-DKD的发病过程。3.糖肾康颗粒可降低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Nephrin、PCX水平,这或许是糖肾康颗粒治疗HHcy-DKD的作用机理之一。目的:观察糖肾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足细胞标志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足糖萼蛋白(PCX)的影响,阐明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DKD模型组(模型1组)、HHcy-DKD组(模型2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0只大鼠都通过手术切除单肾,再结合高糖高脂饮食以及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DKD模型,除模型1组外,剩余DKD模型大鼠予1%高蛋氨酸(Met)饲料喂养,制备HHcy-DKD模型,剩余大鼠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分为糖肾康组、缬沙坦组。糖肾康组给予糖肾康颗粒水溶液按4.0g/(kg·d)灌胃,缬沙坦组将缬沙坦胶囊混悬液按20mg/(kg·d)灌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在模型2组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给药,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时间均为8周。用ELISA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尿Nephrin、PCX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PCX表达量;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厚度以及足细胞的形态。结果:1.UACR、24h UPr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2组均升高,都表现出明显差别(P<0.01);对比模型2组,缬沙坦组以及糖肾康组都表现为降低,即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P<0.01);糖肾康与缬沙坦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2.肾功能(BUN、Scr)比较:各组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3.血Hcy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1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模型2组明显升高,有明显性差异(P<0.01);与模型2组比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均下降,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4.UNECR、UPCR水平情况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2组均升高,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与模型2组比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均下降,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5.肾组织中Nephrin、PC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2组均降低,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与模型2组比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均增多,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6.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1)肾组织肉眼观察:在正常组,大鼠左肾大小无异常,显示暗红色。模型2组大鼠左肾体积明显变大。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均较正常组增大,但均较模型2组缩小。(2)电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2组大鼠GBM明显增厚、足突融合甚至消失,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大鼠GBM稍增厚、足突轻度融合,病理类型均较模型2组显著减轻。结论:1.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大鼠的生存质量,减少HHcy-DKD大鼠的尿蛋白、血Hcy水平。2.HHcy-DKD大鼠尿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肾组织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HHcy-DKD存在足细胞损伤,糖肾康颗粒能够显著减少尿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含量,显著上调肾组织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PCX的表达。3.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大鼠的肾脏病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