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因而交通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利用的理念在全球得以倡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舒适性和城市交通的高效性相互影响与制约,二者之间互为关联的设计也因此变得迫切而必要。城市立交桥作为20世汽车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着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演化速度显著加剧,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飞速发展。在机能性的服务机动车交通的同时,其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也显著暴露。环境问题、空间利用效率问题、动静态交通转化问题、步行可达性问题、城市空间识别性问题等涉及城市设计的诸多层面与领域,解决立交桥及其附属空间现有问题与矛盾,探索其再利用策略,已不再是一个单一学科的单一技术问题,而是复合多元技术与价值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北京特有的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决定了北京市立交桥的分布、规模与空间特征。20世纪末北京进入汽车化社会以来,北京的城市交通面临日益严重的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外部空间品质已经成为市民尤为关注的核心问题。数量众多的北京立交桥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背景中可否扭转其原本的机能单一、空间相对消极的属性地位,积极高校的利用其现有资源条件创作人性化、友好的城市优质空间将作为论文研究的核心挑战。本文通过对北京立交桥附属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趋势、策略与模式的研究,探索在确保城市立交服务机动交通安全顺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立交桥附属空间,实现公共效益与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强因立交桥而割裂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联系,强化步行活动与步行空间的连续性与友好性;改善立交桥附属空间的生态环境,串联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进而为将消极的现状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转化为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可供依循的理念原则、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以及具备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