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发掘生命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历史性转变,也显现出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展开调查研究。阅读关于生命教育的著作类资料,将查阅到的9篇硕博论文、6篇期刊文献归纳总结,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理论指导下,借鉴前人的研究工具,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和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生活态度不积极,对自杀、死亡认识不透彻,视生命如鸿毛,面对困难压力无所适从。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忽视生命教育,教学方法传统、死板,生命教育渗透度低。究其原因主要为:教师缺乏生命教育意识,不能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当。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对策:增强教师生命教育意识;合理挖掘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的资源;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通过体验和对话使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进而体察生命厚度,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生命的毅力,品味语言,感悟生命的坚韧,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利用生命意识素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结合具体教学需要和内容,选取合适的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