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否定副词“不”、“没”与德语否定词“nicht”、“kein”,历来都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之一。这两组词是各自语言中最基本的两个否定词,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分工,虽然偶有交叉使用的现象,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不可互换,即使替换亦会产生意义上的变化。学习者对此类差异往往感到困惑。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厘清汉语否定词“不”、“没”和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各自的语法特点,结合汉德语言实际运用,对这两组词进行比较。同时笔者通过实地追踪的调查方式收集语料,为汉语、德语学习者各自设计了40道题,共50张调查问卷,要求两种语言的学习者针对汉德两组否定词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定量统计与分析,就这两组否定词在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全文分作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汉德否定词,并进行简要对比。第二章以50位德国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把汉语的否定词“不”和“没”进行调查并分析出调查结果,分析出四类的偏误现象。第三章采用相似的方法对50位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在学习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时所犯偏误进行归纳整理,也分析出四类偏误现象,同时对照上一章汉语否定词习得的分析,对德汉四类偏误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第四章根据调查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分析德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否定词学习时何以形成偏误。原因分成两大类,第一为内在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母语负迁移、英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这四个方面是造成否定词习得偏误的原因,第二为外在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三个面同样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最后笔者针对以上七个方面的原因提出减少或避免偏误的相关建议,认为应该重点解决问题,通过语内对比,如系统归纳、设计情境比较或通过有效的练习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等,可鼓励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学生想要学好否定词的目的。通常大部分语法教学比较枯燥,笔者特意为此设计了一些趣味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希望能对德汉两种语言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