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劳动者休假权益越来越受到劳动者的重视。在2015年十大劳动法典型案例之一的“借探亲假旅游被判旷工”一案,将探亲假拉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的探亲假制度是于1981年确立的。这项制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因工作原因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问题,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可以说,探亲假作为一部满足职工情感需求,充满人文关怀性质的法律,既独特又具有先进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交通及通讯技术革命性的提升,基础设施、交通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探亲假制度的适用出现很多问题,甚至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间和学界也有废除探亲假的呼声不断出现。相对的,要求切实落实探亲假的呼声同样强烈。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加快,劳动力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转,由此产生的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家庭,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探亲假在现今社会仍有强烈的群众需求。不同于我国其他各项法律会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修订,探亲假制度在确立后近四十年没有得到任何修订,致使该制度与现实社会发展严重脱节,难以有效落实。探亲假作为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抚慰性的假期,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非常有研究的价值。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对探亲假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首先,阐释了探亲假的涵义,明确了探亲假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对探亲假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阐述了探亲假作为休息权属于劳动权又是人权的体现。再次,将探亲假与相关休假制度进行了对比,明确了探亲假与其他休假制度区别,显示了探亲假的独特性。最后,对探亲假存与废的两种主流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了笔者对于保留探亲假制度的观点和理由。第二部分,现行探亲假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探亲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探亲假主体及对象范围限制过窄;休假条件及假期设置不科学;探亲路费及经济补偿不合理;政府责任缺位及法律责任不明。第三部分,针对探亲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从探亲假的适用、假期设计、政府责任及法律保障等方面全面改革,以期完善探亲假,使探亲在当今时代发挥作用,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