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切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m(Raf.)Shnn),是龙胆科草原龙胆属观赏切花,其花色淡雅、花姿优美,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又一切花新秀。洋桔梗由于采后贮运及瓶插过程中容易发生花朵不能正常开放、花瓣过早萎蔫、花枝折断、花茎弯曲、茎叶黄化、干枯等问题,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洋桔梗品种“白金紫”、“国王粉”和“罗莎绿”为研究材料,用乙烯促进剂乙烯利和乙烯拮抗剂1-MCP对洋桔梗进行处理,研究洋桔梗花瓣衰老过程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变化情况,并应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花瓣中蛋白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洋桔梗切花衰老过程,并能为洋桔梗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白金紫为试材,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了洋桔梗的衰老过程。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用浓度分别为25mg/L、5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的乙烯利24h和浓度分别为500mg/L(8h、10h)、800mg/L(8h、10h)的1-MCP处理白金紫的花枝,结果表明:用200mg/L的乙烯利处理24h明显抑制白金紫花瓣正常生长发育,缩短花瓣的寿命,降低洋桔梗的观赏品质;800 mg/L的1-MCP处理8h可以较为理想地延缓白金紫花瓣的衰老,延长瓶插寿命,提高观赏价值。用浓度为200mg/L的乙烯利处理白金紫、国王粉、罗莎绿花瓣24h后,含水量下降较快,抑制了保护酶的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下降较快,明显的促进了洋桔梗花瓣的衰老。用800mg/L的1-MCP处理8h后的白金紫、国王粉、罗莎绿花瓣,含水量下降较慢,保护酶活性强,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对洋桔梗起到了很好的保鲜延衰作用。2、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以白金紫、国王粉、罗莎绿三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用清水、800mg/L的1-MCP处理8h和200mg/L的乙烯利处理24h,得到三种处理下的蛋白质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的蛋白谱带多而浓,乙烯利处理的蛋白谱带急剧减少或是变淡。蛋白质谱带的变化有四种情况:有的谱带基本保持稳定不变;有的谱带减少消失;有的新合成的谱带出现后很快消失;有的新谱带出现后较为稳定。3、三个洋桔梗切花品种对乙烯利、清水和1-MCP作用的敏感性不同,但同一药剂对三个品种的作用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4、通过透射电镜对白金紫花瓣三个时期即绿蕾期、盛花期和衰败期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金紫花瓣的衰老具有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点,如细胞核和细胞质凝缩、染色质边缘化、细胞和细胞器的空腔化、凋亡小体形成等;更表现为植物细胞在逆境下的受诱导程序性死亡特点,如发生质壁分离、出现液泡早早就消亡等水分胁迫下的特点;还观察到在鲜花怒放的盛期花瓣内有大量的淀粉粒和脂肪滴,绿蕾期和衰败期则没有,所以可以认为洋桔梗花瓣是在盛花期为以后的代谢贮存了主要的能量物质,这可能也是洋桔梗切花具有较长的瓶插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罗汉果组培苗以其脱毒、早产、高产等优良特性而被广大种植者争相采用,然而由于对其适应环境和区域尚无科学依据,导致当前的推广应用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本试验测定三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