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练行为对咨询顾问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以外企A公司为例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工作倦怠问题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工作倦怠不仅使员工产生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生理状况,还会导致员工对工作漠不关心、热情减退、自我效能感降低等消极态度。久而久之,便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工作倦怠问题十分突出并迫在眉睫。   对于以人为核心价值的咨询公司来说,员工的工作倦怠问题更是亟待解决。咨询公司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是咨询公司的主营业务,一旦员工出现工作倦怠,便会直接导致方案质量下降,进而降低客户满意度,这不仅会影响公司效益,更重要的是信誉和口碑会受到重创。这对于咨询公司来说,会使积累了几十年的声誉毁在员工倦怠问题上。   目前,管理教练正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法被进入企业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对于缓解员工精神疲惫状况、提供心理支持、提升员工自我效能感以及挖掘潜能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立足于某典型大型外企咨询公司(简称A公司),在总结以往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构思,并运用访谈研究和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和分析管理教练行为对外企咨询顾问工作倦怠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①该外企咨询顾问具有中度工作倦怠,其中情绪衰竭程度最高,去个性化次之,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相对较低;   ②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位等级和婚姻状况的员工对工作倦怠和管理教练行为的感知程度有所不同;   ③该外企咨询顾问在对管理教练行为的感知与工作倦怠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该群体管理教练行为的某些维度对工作倦怠的某些维度会产生一定负向预测作用。   针对分析得到的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在企业中建立更加有深度的管理教练制度,以缓解工作倦怠状况,提高工作绩效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伴随着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特别是综合实力强大的国际知名银行已经纷纷登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对于我国的商业银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构建一个新的、可计算的、无量纲的消费者效用理论——比例效用理论,并且进行实证层面的验证和具体应用。   按照效用的定义量区分,目前的主流经济学效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