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模拟与实验两种方法将微波共振探针的品质因子Q有效的提升。模拟中,对品质因子Q的主要从储能与损耗的能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中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改变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的位置,增加二者之间的耦合。最后使用优化后的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对高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进行诊断。 首先,对微波共振探针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改变探针的臂长,臂间距,以及制作探针的金属线直径,计算具有不同几何结构的探针的品质因子;改变耦合线圈的匝数、半径和制作耦合线圈的金属线直径,计算不同几何结构的耦合线圈的品质因子。确定品质因子Q最大的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的几何结构,并采取该结构进行后续的诊断。 然后,改变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的摆放位置,横向与纵向相对位置。通过改变二者的相对位置,应用品质因子Q分析不同位置处的耦合情况的好坏,确定品质因子Q最大时,二者的最佳横向与纵向相对位置。 在研究U型探针与耦合线圈的最佳相对位置时,本文提出了添加屏蔽的方法来降低U型探针的辐射并增强近电场场强,通过模拟与实验相互验证,证明了添加屏蔽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应用优化后的U型探针对高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进行诊断。从诊断结果中可以看出,放电功率或气体流量越大时,测量的反射共振频谱的半高宽越大,说明射流区域产生的电子数越多,探针周围的能量消耗越多,品质因子Q越小。应用电子数密度计算公式,计算30W、40W、50W与60W时,射流区域的电子数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