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泊洛沙姆124是市面上被广泛应用的药用高分子聚合物辅料,但是其与药理毒理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及潜在毒性问题尚不明确,其体内定量分析方法更是困扰药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领域多年的技术难题。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技术,建立了一种可用于生物基质中多分散性泊洛沙姆124绝对定量的分析方法,并将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大鼠尾静脉注射泊洛沙姆124的吸收、组织分布和排泄进行研究,为泊洛沙姆124的质量控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法用于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吸收、组织分布和排泄进行研究。液相部分使用日本岛津公司LC-30A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采用PLRP-S Reversed-Phase色谱柱(50×4.6 mm,8μm,1000?)。流动相为0.1%甲酸-水(水相)和0.1%甲酸-乙腈:异丙醇(2:3,v/v,有机相)。洗脱梯度如下:0-1.4 min,40%B;1.4-1.5 min,40%B→65%B;1.5-3.0 min,65%B;3.0-3.1 min,65%B→95%B;3.1-4.5min,95%B;4.5-4.6min,95%B→40%B;4.6-6.0min,40%B。流速设置为0.8 m L/min,柱温设定为50oC;质谱部分采用美国SCIEX公司Triple TOF 5600+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仪,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扫描方式为全扫描(MSAll),检测方式为正离子检测,离子喷雾电压(ISVF)为5500 V,辅助加热气温度(TEM)为550℃,雾化气(Gas 1)、辅助气(Gas 2)和气帘气(CUR)的压力分别为55、60和35 psi,去簇电压(DP)为100 V,二级碰撞能量(CE)为35e V,扫描范围为m/z 100-1250 Da。大鼠药动学、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的给药剂量均为10 mg/kg,给药方式均为尾静脉注射,血浆、组织、尿液和粪便均采用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沉淀剂为0.1%甲酸-乙腈溶液。结果:大鼠体内泊洛沙姆124的Q-TOF质谱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上述建立的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分别对大鼠体内不同生物样品中泊洛沙姆124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根据CFDA指导原则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方法在测定生物样品中泊洛沙姆124时定量下限可达0.1μg/m L,且在0.1-5.0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使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均可满足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要求。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为2.06±1.04 h,Tmax为0.03±0.00 h,Cmax为25.89±10.24μg/m L,Vd为2.89±1.14 L/kg,AUC(0-t)为9.84±3.02 mg/L*h,CL为0.98±0.21 L/h/kg。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具有线性特征,且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可以被快速吸收和消除。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泊洛沙姆124在给药后0.25 h即可在大鼠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且浓度达到峰值,其中在肾脏中含量最高,在给药后1.5 h,各组织中药物含量大幅度下降,给药4 h时,在绝大多数组织中泊洛沙姆124已被基本消除。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24可迅速、广泛的分布在大鼠各组织中,血流量较大的组织中泊洛沙姆124含量较多,并且各组织中泊洛沙姆124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消除,但在脑和肌肉组织中基本检测不到泊洛沙姆124。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泊洛沙姆124在给药48 h小时内,在大鼠尿液中累计排泄量为549μg,约占给药剂量的27.25%,在大鼠粪便中的累计排泄量约为399μg,约占给药剂量的19.99%;两种排泄途径检测到的泊洛沙姆124原形药的总量约占给药剂量的47.25%。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24在大鼠体内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进行排泄,肾排泄是泊洛沙姆124从体内排泄的主要途径。结论:本研究中,建立了以泊洛沙姆124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且分析时间短的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大鼠体内药动学、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中,通过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24在尾静脉给药后可快速作用于全身组织,并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肾脏进行消除。这为泊洛沙姆124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保障了以泊洛沙姆124为辅料的新药研发工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