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IT)的发展,基于Web网络的企业间B2B电子商务从单一组织扩展到企业间的交易和合作等各种商务活动中,并催生了电子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当前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打造敏捷的电子供应链,通过信息交流与共享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合作,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IT价值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这不仅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跨企业整合应用,还涉及到企业间资源分享、流程整合、组织间合作关系以及信任机制等组织间协作因素。电子供应链应用中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显得日益复杂而难以控制,必须处理好各种冲突和管理危机。然而,当前企业往往重视IT技术投资,忽视技术与企业间协调控制和流程应用之间的整合关系,无法形成高水平的电子供应链协作能力,导致应用效果不甚理想。虽然先前的研究已经界定了电子供应链IT价值的来源,但是在组织间技术资源和其他资源以何种方式整合、电子供应链能力在什么环境下产生最佳的价值驱动作用等复杂关系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单个组织的IS单独应用拓展到多组织的联盟应用,IT价值产生的中间过程变得异常复杂,无论是技术资源应用的扩展、合作伙伴关系的变革还是关系资产的演变,电子供应链IT价值的产生过程已经超出IS应用本身的范畴。尤其是在敏捷导向的电子供应链中,企业间敏捷又将以何种作用机制影响IT价值,在先前的研究中并没有给予关注。本研究首先从IS领域和运作管理领域回顾了电子供应链IT价值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采用的理论、研究结论以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和关系理论对组织间IT价值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并依据权变理论和结构形态理论分析提出了两个研究内容:一是从权变视角揭示电子供应链IT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在考虑敏捷导向(供应商敏捷与代理商敏捷)的权变影响基础上,确定组织间资源应用、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以及多维IT价值产生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二是从结构形态视角,进一步揭示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IT价值的形成态势,确定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流程绩效以及合作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演化规律。本研究基于196家企业的调查数据,综合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PLS-SEM)、聚类、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中介-调节效应对模型存在的中介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主要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结论:1、敏捷导向的电子供应链IT价值创造表现为由四种作用机制构成的两个阶段关联的推进进程。该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作用机制相互嵌套构成,分别为组织间IT资源的技术影响,组织间信任的关系影响,敏捷导向的直接和权变影响以及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的价值驱动作用。第一阶段是组织间IT资源和组织间信任整合形成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这个过程中同时受到敏捷导向的直接影响和权变影响的综合作用。第二阶段是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流程绩效,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合作绩效。2、权变视角的实证结果发现,供应商和代理商这两种不同敏捷导向的权变影响是通过差异化的直接作用和调节效应影响两类组织间资源与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关系的。直接作用体现为两种敏捷导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即为了实现运作敏捷,企业可以暂时忽略与相应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敏捷导向的调节效应是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敏捷不存在调节效应,代理商敏捷的调节效应仅在IT资源的技术影响中体现。二是代理商敏捷的调节效应对IS集成是正调节,对IT管理技能是负调节,IS集成和IT管理技能是相互补充的,以此消彼长的耦合方式整合在一起构成IT资源束,并最终影响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3、构形视角的研究发现,电子供应链敏捷模式可以分为三类,迟钝型、低敏捷型以及高敏捷型。其特征表现在供应商和代理商敏捷的双高双低的匹配模式,并且三类电子供应链敏捷的IT价值的形成态势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敏捷性的不断提高,电子供应链协同能力与合作网络绩效的中介影响路径(协同能力→运作流程绩效→合作网络绩效)呈现U型影响态势,直接影响路径呈现创新扩散影响态势。这种非线性的影响态势,反映了电子供应链IT价值获取是异常复杂的。本研究采用阶段与作用机制相结合的描述方法,更加完整和细致地展示了电子供应链IT价值创造的复杂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敏捷导向的替代效应,以及此消彼长的耦合方式的权变作用机制拓展了研究者对组织间敏捷合作的认识。不同电子供应链敏捷导向模式的IT价值驱动作用呈现出非线性的影响态势,证明了电子供应链IT价值获取是异常复杂,其过程充满了长期性和艰巨性。本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敏捷在电子供应链IT价值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扩展了组织间IT价值的理论研究,对于明确组织间资源耦合和IT价值驱动的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为企业灵活制定电子供应链发展战略,提高协同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推动电子供应链的发展进程,促进产业链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