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情况、并分析相关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基因扩增检验的结果,为本院临床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治疗时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收集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2188名中老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来源、基础疾病、手术以及使用的抗生素情况等临床数据,采用WHONET5.6及SPSS19工具对所有尿路感染患者按不同性别、不同基础疾病中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对分离的1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进行基因扩增检验,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送检合格尿培养标本2188份,分离出811株病原菌,送检阳性率为37.07%,其中男性患者送检1107例,分离出361株细菌,送检阳性率32.61%,女性患者送检1081例,分离出450株,送检阳性率41.63%,女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1名患者中革兰阴性菌680株(83.85%),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患者总数的55.1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占患者总数的9.25%、3.95%、3.58%、2.96%。革兰阳性菌分离出102株(12.56%),以屎肠球菌(36,4.44%)和粪肠球菌(30,3.7%)为主。真菌29株(3.58%),以光滑念珠菌(14,1.73%)和白色念珠菌(10,1.23%)为主;阳性标本来源科室主要以泌尿外科、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为主,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0.9%、9.1%、6.9%、6.3%、4.6%。大肠埃希菌在单纯尿路感染中耐药率较复杂性尿路感染低,在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中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比60至75岁人群中高(P<0.05),呋喃妥因耐药率随年龄递增,呈现递增的趋势(P<0.05);女性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比率高于男性(P<0.001),但男性耐药率普遍高于女性,尤其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常见的5类疾病分别是前列腺疾病、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泌尿系结石、脑梗死、膀胱癌(分别占患者总数的18.75%、16.03%、10.97%、9.62%、7.52%)。大肠埃希菌在不同基础疾病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以及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高。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58.4%;它们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以及呋喃妥因药物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为95%以上,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的敏感性在80%以上,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基因扩增检验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共检出10株,检出率为1.89%,经基因扩增检验4株大肠埃希菌(均为NDM-5)、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为NDM-1),其余4株(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基因扩增为阴性。结论:中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中以复杂性尿路感染居多,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部分科室中,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较高,需谨慎选择,并且在肾病内科中,因耐药率高,氨苄西林/舒巴坦以及复方新诺明不能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在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中,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明显差异。对于单纯性尿路感染常用药物均可满足需要,而复杂性尿路感染应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加酶抑制剂。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比例已超过50%,同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呈递增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在4D-CT的10个呼吸时相图像上进行GTV勾画后生成IGTV,将其外放生成PTV后在AIP图像上进行放疗计划的设计,将AIP图像上计划形变配准到10个呼吸时相上,进行肺、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比较和剂量学分析。材料和方法收集22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未进行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3D-CT和4D-CT图像),所有患者采用统一的体位和固定装置固
目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正常时呈静息状态,而当小胶质细胞通过触角识别到了伤害刺激,就会被快速激活和应答,变成巨噬细胞。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主要促炎症性神经肽,在疼痛感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因此,CGRP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存在重要联系,该神经肽及其受体有可能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肿瘤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及NLR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检测指标组合,以提高临床对结直肠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CT测量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r PD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中的表达,总结其相关性,进而确定r PDA、N
近年来研究显示,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吸烟、饮酒、滥用药物、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罹患人数越来越多,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而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造成左室心肌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这也被认为成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
目的:观察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 EECP)联合中成药物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心内科病房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发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第三位急性脑血管病,是以脑动脉瘤为主要诱因的脑血管破裂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急性临床病症。SAH发生后其病理过程先后经历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和迟发性脑损伤(Delayed brain injury,DBI)两个阶段。EBI发生在出血后0-3天,以颅内压升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SAH后72h内的脑组织损伤是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主要涉及血-脑屏障破坏后通透性增加、脑组织的水肿、脑微血管的痉挛及细胞坏死和凋亡、神经功能的缺损等病理反应。研究发现,在SAH后的早期脑损伤中,血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幻听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08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就诊,符合本次入组标准的7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给予利培酮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利培酮合并使用安慰剂治疗,疗程全部为8周。选取3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治疗第8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
目的验证Cobio S120人工视图审核的重要性;探讨Cobio S120尿液有形成分报告与人工显微镜检的相关性;探讨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在截瘫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按照标准筛选14例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的截瘫患者,自留置导尿后每天清晨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持续至更换导尿管。先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然后进行有形成分定量分析,绘制有形成分随导尿时间延长的变化图;以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制作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