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北神农架的裸子植物松科的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了望塔、姊妹峰、金猴岭选取了三个样地,利用传统植物群落学野外调查和现代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年和1979年神农架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及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对巴山冷杉天然次生林的演替以及人工种植的巴山冷杉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巴山冷杉为神农架海拔2600米以上地带的顶级群落,巴山冷杉群落与其主要伴生种如红桦、扇叶槭,灌丛如粉红杜鹃、花楸、箭竹,以及草本植物如山酢酱草、毛叶黎芦等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特征上,以不同的层次、方式利用光、热、土壤、水等资源,它们之间起着相互作用,彼此以多种形式来限制、利用和稳定群落,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稳定状态,神农架的生境、气候等条件适应巴山冷杉的生长。 2.23年来,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Ⅰ级幼苗由0.932株/平方米锐减至0.03株/平方米,Ⅱ、Ⅲ、Ⅳ级个体没有变化,V级个体由0.122株/平方米增长到1.238株/平方米,并且,巴山冷杉粗死残体增多。巴山冷杉种群自然更新不良,其数量在减少,结构趋于老化。 3.巴山冷杉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简单,有29科38种,但与1979年相比,物种略有增加,且一些喜阳的植物开始侵入巴山冷杉纯林。 4.神农架巴山冷杉的演替分两条路线:a、当巴山冷杉林被砍伐后,采伐迹地——喜阳的箭竹和草甸——落叶阔叶树种林——巴山冷杉。b、巴山冷杉原始林——草甸——箭竹、花楸——巴山冷杉。并且以上两种演替路线彼此交错,互为消长。 5.对神农架巴山冷杉恢复生态学和防止巴山冷杉种群退化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