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发展,而在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的志愿组织是青年志愿者组织。它在中国共青团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全国的志愿服务工作,也被称作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以青年志愿者为主要群体的统一的志愿者组织,而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则属于其的一个地方性下属组织,隶属于学校的共青团委指导。其中,在青年志愿者这一群体中,高校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性也更积极,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主要力量。随着组织规模与数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管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发展参差不齐、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组织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与提高。选择高校志愿者组织作为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丰富现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志愿组织管理的实效。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志愿组织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的研究多侧重在志愿服务及对志愿者的评价、大型赛事活动等单方面的评价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志愿组织发展评价的研究应该包括志愿服务的项目,志愿者和组织发展的评价。然而,国内外关于志愿组织发展评价的研究还非常的少,尤其是对高校志愿组织的评价研究还比较欠缺。本论文作为个案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案进行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这一组织评价体系的现状,了解该组织中部分群体对现在有评价体系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从“局内人”的角度去发现该校志愿者组织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评价与激励的相关理论去建构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一是导论。主要交代了选题的缘起:志愿组织迅速发展,组织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化,在此背景下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评价、评价体系等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评价体系这一问题的研究。二是对组织评价与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重要的阐述。尤其是关于评价体系的概念、分类及组成部分以及激励理论的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组织管理中评价与激励的关系,为该研究的理论支撑打下基础。三是对青年志愿组织发展评价的现状作一个个案调查。通过对案例学校青年志愿组织评价制度及具体评价过程的描述分析,发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现有评价体系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评价的主客体单一、评价方法不全面、缺乏一个相对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在激励机不足等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志愿失灵”。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志愿组织的设立、运行等方面受党政部门影响,行政化色彩浓厚;志愿服务精神缺失,服务活动资源不足,志愿者参与服务偏离其“自觉、自愿”的出发点;组织内部管理不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等;四是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评价体系的思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如评价主客体要全面、明确评价的目的,对志愿服务的评价要全面(历史评价、现状评价、事前事中及事后的评价等等),最后评价要和激励有效结合。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