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bX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sPbX3(X=Cl、Br、I)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具有带隙可调、发光效率高、发光单色性好等优异的光学特性,因此在激光、显示和光电探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CsPbX3量子点的结构易受到潮湿空气中O2和H2O的破坏,影响CsPbX3量子点发光稳定性,造成CsPbX3量子点荧光淬灭,这限制了其在光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对CsPbX3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以及增强其发光稳定性的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主要围绕CsPbX3量子点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和发光稳定性展开。在CsPbBr3量子点的基础上,采用阴离子替换法得到Cs Pb Cl3和Cs Pb I3量子点,进而实现全可见光波段范围的发光。此外,采用疏水性的聚合物PMMA和石蜡分别对CsPbX3量子点进行包覆,发现聚合物PMMA和石蜡的引入,有效增强了CsPbX3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实现量子点的全可见波段发光,基于发光性能良好的CsPbBr3量子点,采用阴离子替换法,即Cl-对Br-和I-对Br-替换,获得Cs Pb Cl3和Cs Pb I3量子点。通过调节Cl-与Br-、I-与Br-的摩尔比,实现了CsPbX3(X=Cl、Br、I)量子点在424 nm至664nm的全可见波段发光。因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量子点尺寸效应的作用,随着Cl-的替换,量子点尺寸减小,荧光发射峰蓝移。完全阴离子替换后得到Cs Pb Cl3量子点,并且Cs Pb Cl3量子点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蓝紫色荧光,其发射峰在424 nm处。同时,随着I-的替换,量子点尺寸增大,荧光发射峰红移。完全阴离子替换得到Cs Pb I3量子点,Cs Pb I3量子点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其发射峰在664 nm处。室温条件下,对比Cs Pb Cl3、CsPbBr3和Cs Pb I3的发光稳定性,发现Cs Pb Cl3和Cs Pb I3量子点在空气中仅放置十几天就发生了荧光淬灭,而CsPbBr3放置21天才发生完全荧光淬灭,表明CsPbBr3量子点相对Cs Pb Cl3和Cs Pb I3量子点在空气中更加稳定。而在水中,三者均在2到3分钟后就发生了完全荧光淬灭。(2)为提高CsPbX3(X=Cl、Br、I)量子点发光稳定性,我们选择具有疏水性的聚合物PMMA和石蜡分别对CsPbX3量子点进行包覆。对比研究了包覆前后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发光稳定性,其结果表明PMMA和石蜡对CsPbX3量子点的发光峰位、峰形及峰强几乎没有影响。在空气中20天左右,CsPbX3量子点便会完全淬灭,而CsPbBr3/PMMA复合纳米材料分别放置于空气和水中90天,仍能保持初始发光强度的69%和41%。此外,将三种有代表性的CsPbX3/石蜡复合纳米材料分别放置于空气和水中63天,其分别保持初始发光强度的56%和58%,73%和66%,57%和55%。以上研究表明,聚合物PMMA和石蜡的引入,有效增强了CsPbX3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该研究为CsPbX3量子点在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导弹模拟器是一种能够对导弹系统的相关控制原理以及各项重要功能进行模拟的设备。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导弹的发射系统展开检测,根据其运行状态来判定系统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同时完成对系统的训练任务。导弹尾焰模拟器则是对导弹的尾焰部分进行有效模拟,在当前的军事领域中,尾焰在导弹系统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尾焰会暴露出导弹所在的位置,敌军通常会根据这一特点来展开侦查行动,由此可见,合理设计的尾焰能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穿透力强的特点,在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国防和国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获取SAR图像数据能力的不断提升和SAR图像分辨率的持续提高,如何在海量的SAR图像数据中解译信息成为研究热点。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