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于1965年创立模糊集合论以来,人们对于模糊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学者们也开始愈来愈关注对“模糊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在国内学界,首次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语言模糊性的学者是伍铁平教授,然而他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模糊现象并采用俞东明的定义,将“语用模糊”界定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很明显这类语言现象在任何言语交际中都很常见,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交流过程也无例外。具体来说,本论文试从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视角来透析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用模糊现象,重在分析语用模糊的生成机制及原理,解释语用模糊的语用策略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总体来说,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首先,运用顺应论分析语用模糊的生成机制和原理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其次,该研究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两方面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