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地处岭南地区的“二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试图将其贯穿于整个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中,追溯其对于没骨花鸟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从而探索出他们对于现代没骨花鸟画创作的一点启示。本文将“二居”作为分水岭,认为“二居”之前的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是属于传统没骨画概念的,“二居”之后的没骨花鸟画是现代没骨的主要表现形式。围绕这一点展开,笔者试图探讨以下内容:首先,对“二居”和“没骨”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没”即可以理解为“没有”也可以理解为“弱化”,“骨”即是造型轮廓的“白描线”也可以是水色碰撞的“色线”;其次,对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的演变与发展作出系统性的梳理,大体可以概括为由“凹凸法”-“没骨花”-“书写性没骨”-“工写结合没骨”的表现形式;再次,对“二居”的没骨花鸟画艺术与审美作详细的论述,总结其独具特色的美学特质;最后,探索“二居”的没骨花鸟画之所以可以成为现代没骨花鸟画起点的几点原因,并结合现代没骨花鸟画家的个案作比较说明。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次论证了“没骨元素”的最初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其剪影式的平涂效果应该是早期的“没骨元素”;并对前人研究不足的“二居”白描手稿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揭示其对于清新水润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再次,从技法的角度出发,以“二居”的“撞水撞粉”法中“水”的运用为突破口,论证了“二居”的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没骨花鸟画的起点。由此得出结论:没骨画以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中,原始岩画上已经隐约闪现着“没骨”的影子。“二居”对没骨花鸟画创作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新的没骨画形式的出现。首先表现在绘画语言上,他们将“笔墨”在传统绘画中的地位弱化,而将“撞水撞粉”中“水”的运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得绘画方式更加自由化,开放化;其次,“水”的加入所产生的丰富的“肌理”效果成为了现代没骨画重要的审美因素,现当代的没骨画更加大胆的以“水”为媒介,打破了画面对“形”的限制。因此,基于以上两点,“二居”的没骨花鸟画可以说是在继承传统没骨花鸟画基础上的突破,对我们今日的没骨花鸟画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