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讨论已经很多,范围也已涵盖各种方面与角度。在本文中,着重落实的是在编者编的过程中存在的“有删改”现象,以及对于语文学科一直强调的“人文性”进行合理质疑。本文将重点放在了“编”这一块,具体来说是语文课文中有删改这一现象。这一话题之前学界有所涉及但是涉及面窄、不系统化,且重点还是关注度不算高。本文沿袭着近年来郭初阳、史金霞等当代名师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试图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整理这一资源。因此,本文的分析对象瞄准了整个人教版初中三年六册的语文教材,分析了初中语文教材中哪些部分被编者删改,就现有的资料进行一一比对后,列出了相对完整的图表,并且对某些共同点进行了疏理;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这种删改现象可能带来的利与弊,包括了内容与语言上的弊端,也包括了积极意义比如更加符合当代白话文的使用习惯;最后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该如何去利用这种教学资源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对比教学法、调动兴趣法、扩写改写法等等。关于教材的编写宗旨,仍然离不开“人文性”与“工具性”。因此,本文也就“人文性”与“工具性”最直接的体现,即关于课文“选”的部分进行了探讨,将重点落在“人文性”方面。探讨了“不够真实的人文性”与“为了人文性造成的损失”这两个问题,对目前教科书中“选”的部分给出了合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