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檐”结构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倍频特性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定可靠的太赫兹源是太赫兹技术得到广阔应用的基础条件。基于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倍频器是太赫兹固态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肖特基二极管击穿电压较低、漏电流较大和太赫兹单片倍频电路的制造技术等因素,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单片倍频电路使用频率和输出功率不高。同时,由肖特基结处的界面陷阱电荷引起的隧穿效应造成功率的泄漏,这一现象随着输入功率和工作频率的增加而愈加显著。因此,国内对太赫兹单片集成倍频器的研究还停留在较低频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实现单片集成倍频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包括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终端结构的研究,单片倍频电路的实现与优化,肖特基二极管物理基模型的研究,氮化镓(Ga N)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终端结构的研究。针对肖特基二极管击穿电压低和漏电流大的问题提出了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终端结构——“金属檐”结构。该结构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并能够很好地融合到太赫兹单片电路制作中。该结构通过消除边缘电场聚积效应和减少由肖特基结边缘势垒降低带来的泄漏电流改善二极管特性,表现在击穿电压的提高和漏电流的降低。将该结构应用到肖特基结直径为3μm的二极管中,击穿电压相比于传统结构提升了19.6%。(2)太赫兹单片倍频电路的实现与优化。开发了基于干刻+横向湿法腐蚀的“金属檐”终端结构的制作工艺,完成了基于“金属檐”结构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单片集成倍频器的研制。与传统结构相比,“金属檐”结构能够提高单片集成倍频器的性能,同时分析了“金属檐”结构对倍频器性能提升的机理。“金属檐”结构能够降低肖特基二极管的泄漏电流从而提高非线性I-V特性,为倍频器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3)基于隧穿效应的“金属檐”结构变容管模型研究。针对传统建模形式无法准确描述界面缺陷和隧穿效应引起的功率泄漏问题,提出了基于隧穿效应的物理模型。由金属诱导能隙态(metal induced gap state,MIGS)和半导体表面的悬挂键带来的界面缺陷能够引起热电子发射电流的阻尼和额外的隧穿效应,从而降低了结电容调制比。将界面缺陷等效为肖特基金属和半导体之间的一层超薄介质层,利用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能带结构计算出介质层的厚度,最后建立了物理基模型并提出了能够满足谐波平衡仿真的方程。通过对215GHz三倍频器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4)Ga N基“金属檐”结构变容管的初步研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 N的热导率和击穿场强相比于砷化镓(Ga As)有了较大的提升,符合倍频器能够承受高输入功率的设计要求。针对Ga N基太赫兹变容管中较差的反偏特性和较高的理想因子,对Ga N基变容管展开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檐”终端结构的Ga N基变容管,仿真结果表明当外延层的厚度和掺杂浓度分别为300nm和2×1017/cm3时,击穿电压可达-36.1V。
其他文献
车辆检测技术当前是自动驾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全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对汽车泊车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提出基于全景和神经网络的车辆监测系统可以为泊车的驾驶员提供视野更大的车辆目标检测,是主动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针对现有的车辆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HFCN的车辆检测,提高车辆的检测精度MAP。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车辆识别全景平台的搭建。根据汽车泊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道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降低行人在事故中所受的伤害已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一大热点,各国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陆续出台并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人体损伤相关的评价办法。在人-车碰撞过程中,发动机罩板是与行人头部发生直接接触的主要区域,极易造成较大损伤、甚至死亡。为此,需要围绕发动机罩进行深入研究来实现汽车行人头部保护性能的提升。同时,发动机罩还需要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
汽车工业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从中国汽车保有量来看市场仍然巨大,需求旺盛,而无论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或是新能源汽车,汽车的轻量化和安全性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在轻量化技术的路径上,依托于使用先进的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对汽车车身结构的尺寸进行优化,实现轻量化,同时提升车身结构的耐撞性。在汽车车身的优化设计上,传统的基于梯度(导数)的算法难以解决汽车优化问题中的高度非线性问题,而启发式的随机搜
钢铝混合车身作为多材料混合车身发展趋势下具有代表性的车身结构,是目前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手段。如何将钢铝混合材料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已成为钢铝混合车身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冲铆接工艺作为一种冷成形连接工艺技术,是钢铝混合材料的主要连接工艺之一,能够实现三层甚至多层板材的连接。目前,关于自冲铆接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层板材铆接,虽然三层甚至多层板材在车身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有关多层板材铆接的研究较少。为进
现实生活中,人体发生跌倒行为比较常见,交通道路上的行人跌倒行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车辆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行人跌倒行为,将在保障行人生命安全、交通管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跌倒行为检测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取更有效的跌倒行为特征,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跌倒行为检测的准确率。基于此,本文将融合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作为跌倒行为特征,本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深入
国内外的航天实践表明,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SEE)是空间环境中诱发卫星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随着半导体器件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减,微纳器件中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transient,SET)脉冲效应引发的错误逐渐成为总软错误中的主导因素。深入研究微纳器件中SET脉冲的电荷收集、传输规律和在电路中传播引发的错误结果,并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可为抗辐照芯片设计
超声成像系统的成像分辨率往往与所选用的阵列孔径正相关,即分辨率随有效孔径的增大而提高。但在现实条件中,孔径的增大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提高制造难度,同时也会限制其的应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合适的超声成像方法,在提高超声系统成像分辨率的同时保证较高的信噪比和时间分辨率。本文受到基于压缩感知的无透镜鬼成像方法的启发,有意将关联成像与超声成像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声关联成像方法
临近空间大气温度不仅影响各种航天器的发射与再入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模型的建立和光化学耦合物理机制的重要参量。因此,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场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较大的军事应用价值,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国际上对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氧气A波段气辉的光化学反应机制、
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多卫星和多地磁台站联合观测分析了两例主相亚暴的触发特征,线性拟合分析了第23和24个太阳活动周内太阳极紫外辐射与磁暴强度的相关性。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Cluster星簇、Double Star、LANL系列和THEMIS多卫星和多个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联合分析了2005年8月24日强磁暴(SYM-Hmin~-179 n T)主相期间的强亚暴(AEmax~3708
磁重联是太阳风和磁层之间能量传输和物质交换的重要物理过程,氧离子(O+)不仅能够参与磁重联,还可以降低重联率,进而影响太阳风的能量和物质进入地球空间。研究向阳面磁层顶氧离子随太阳风条件,地磁活动和太阳紫外/极紫外辐射通量的变化,以及氧离子在上述不同条件下的空间分布不仅有助于理解氧离子在磁层的输运和逃逸,而且能为研究发生在向阳面磁层顶的磁重联和K-H不稳定性过程提供启示,还能帮助分析氧离子对太阳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