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阴股沟穿支皮瓣临床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Wee和Joseph于1989年首次提出运用阴股沟皮瓣行阴道再造后,该项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熟,临床适应症包括:生殖器官的重塑,会阴部创伤后的修复,会阴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创面覆盖等。经过20余年的应用改良,该皮瓣依然存在术后皮瓣部分血运障碍、皮瓣外形臃肿,术后阴道口受皮瓣牵拉而裂开、变形等缺点。如何寻找到该皮瓣的明确供血动脉并给予精确定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对于皮瓣的研究多局限在二维空间,如课本、图片以及尸体解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与影像学的有机结合,三维计算机技术在轴型皮瓣的血管研究应用中日益广泛。应用CT血管造影与三维重建相结合,明确定位轴型皮瓣的动脉血供,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整形外科界研究的热点。阴股沟穿支皮瓣因其动脉穿支管径细微,且变异较多,临床应用其他穿支皮瓣为少,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但是,阴股沟穿支皮瓣作为一个新近发展的皮瓣,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易性癖患者变性需求的增加,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使阴股沟穿支皮瓣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我们对会阴区的显微解剖进一步细化,并结合影像科的CT血管造影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尝试着研究出一种皮瓣穿支血管体表定位的方法,以求为阴股沟穿支皮瓣的安全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目的对会阴区的阴股沟皮瓣行显微解剖,进一步了解阴股沟皮瓣的定位及走行,为影像学检查中定位血管提供理论基础。以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信息为指导,尝试在临床为阴股沟穿支皮瓣血管蒂的术前设计提供体表定位方法。观测该法对临床实验的帮助效果。方法一、显微解剖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的会阴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10具(20侧),经髂外动脉及桡动脉联合灌注红色乳胶,肉眼解剖,细微结构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观察,使用游标卡尺(精确0.2mm)测量。阴股沟皮瓣位于会阴部之间区域,上界过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约1cm,下界为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内侧界为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外侧界为股内侧皱襞,自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向大腿内上方延伸约6cm包括的范围。在标本会阴部上,模拟临床皮瓣设计方式,对皮瓣内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然后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踪血管、神经来源。对四支穿支动脉的管腔大小、走行、定位以及变异做进一步研究,并在尸体中找到伴行静脉及神经。将研究资料做统计学分析,为术中定位血管提供理论基础。二、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2008年至2012年,选择40名使用阴股沟穿支皮瓣行会阴部修复手术或阴茎(阴道)再造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8名患者(其中2名因经济问题退出实验)均于术前3天行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软件对CT数据进行三维处理。通过软件对靶血管的多层面追踪,确定阴部外浅动脉会阴穿支的穿出位置,在三维图像中标记出来,同时运用软件的测量功能,分别测量出该点分别至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术前对患者进行体表定位:术前患者取截石位,运用直尺与骨盆测量尺结合三维图像中测量的数据进行体表定位。方法:将骨盆测量尺一端固定在髂前上棘A,以三维图像中测量的距离a确定另一端C’;将直尺的零刻度端固定在耻骨联合中点B,以三维图像中测量的距离b确定另一端C”;分别以两个距离a和b为半径画圆,可有两个交点,靠近会阴部的交点C即为该靶血管的体表定位点。以体表定位点C为血管蒂,标记出皮瓣所需的范围。根据标记范围行手术治疗。术前患者取截石位,运用直尺与骨盆测量尺结合三维图像中测量的数据进行体表定位。三、手术方法全麻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导尿。沿标记范围切开皮肤,分离至深筋膜浅层,层厚约1-1.5厘米。由皮瓣远端向近端掀起,切断并结扎闭孔动脉前皮支穿支及阴囊(唇)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内侧剥离至标记点1-1.5厘米即可。保留蒂部,完整分离。皮瓣成形后,根据患者的需求行阴道再造术或会阴部肿瘤切除术后覆盖。缝合创面后,无菌辅料包扎。持续导尿。结果一、解剖会阴区动脉血供由两侧腹股沟向下延续,分布至大腿与会阴之间的皱襞、阴囊(唇)外侧及股内侧无毛区。该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有阴部外浅动脉会阴支及腹股沟支,闭孔动脉前皮支,阴囊(唇)后动脉的外侧支,股内侧的主要动脉支,旋股内侧动脉的皮支,以及来自阴部内动脉支的肛动脉(直肠下动脉)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变异较少。尤其以阴部外浅动脉穿支最为恒定。二、CTA及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原始的CT资料由软件转化重建后,在3D图片上可以清晰的显示靶动脉的位置、走行及变异。可清晰显示穿支动脉由上级动脉穿出并穿过筋膜组织到达皮肤组织。可与软组织、骨性组织同时显影,进一步明确定位。通过在3D图片上的标记位置,测量出该标记点至髂前上棘的平均距离左侧为176.4毫米,右侧为176.6毫米;至耻骨联合中点的平均距离左侧为64.8毫米,右侧为64.8毫米。三、手术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2个月。手术:实验组平均皮瓣分离时间为35.22±5.59分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4.15+4.51分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01)。实验组术后发生皮瓣局部感觉丧失2例,未出现局部皮瓣血运障碍;对照组出现皮瓣局部感觉丧失4例,局部皮瓣血运障碍5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上述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通过保守治疗均得以恢复。通过体格检查及患者口述,证明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为阴股沟皮瓣的术前体表定位提供了可靠的帮助,该无创技术为穿支血管的定位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并指导临床手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体表定位方法。如何减少定位时的误差问题,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CTA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检查手段能够精确的预先判断穿支血管的管径、位置、走行,方便术者预先设定好管径最大、肌肉段较短、位置最佳,使“靶向”穿支血管皮瓣成为可能。其三维重建的结构可以多色彩任意组合,整体显示血管与周围骨骼、肌肉的毗邻关系。但是CTA作为穿支皮瓣的术前检查在国内广泛使用仍存在限制:首先是费用较高,作为一项辅助检查,无法大范围使用。其次是辐射量和造影剂的问题,尤其是对造影过敏的患者无法使用。以上问题亟待在将来的进一步研究中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承接国外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多,熟悉国外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阶段的规程规范变得非常迫切。通过对中国和印度输电线路风荷载规范的风载计算对比知,两者的
近10年来,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然而,供肝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小体积肝脏移植物被使用。由于移植物的体积相对或绝对过小,易
[目的]研究小麦胚芽油的出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研究了超临
获取声辐射模态伴随系数是基于声辐射模态理论进行主动结构声控制(ASAC)的重要环节。以往PVDF分布式传感器的设计难点是振速展开受边界条件的限制,其设计过程往往是针对特定边界
《透视的起源》是法国当代学者于贝尔·达弥施研究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工透视法的一本重要著作。达弥施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1420年的透视实验作为
本文以虹吸式座便器为研究对象,将扩张室消声器应用于座便器管道结构设计中,采用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加装不同长度扩张室消声器的座便器模型进行了冲水过程数值模拟。在研究座便器噪声产生机理及扩张室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基础上,进行座便器冲洗性能试验及噪声测量试验,分别研究了冲水量与冲洗噪声、冲水量与冲洗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安装扩张室消声器,不仅可以提高
背景:实体肿瘤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微创化。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并逐渐成为肝脏肿瘤、子宫肌瘤等高血供组织中肿瘤的比较成熟的局部治疗手段。然而,经皮
声波是目前唯一能在海洋中远距离传播的波动形式,发展水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背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近十年来水声技术的发展是与水声物理、信号处理以及海洋环境的紧密结
本文是对公民社会量化比较的方法学探讨。文章首先回溯了公民社会的概念渊源,指出公民社会语义的三层含义,以及现代应用中话语歧义的背景。继而介绍了国际上公民社会量性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