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与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4条断面的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采样、鉴定、数据处理、分析等方法,对这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调查与研究,掌握了这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现状。  本文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等方法对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Primer5软件对潮间带底栖生物的不同潮带进行聚类分析和MDS分析,同时采用ABC曲线来监测环境污染对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扰动。同时与这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之初进行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并与其他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再结合海洋特别保护区旅游开发情况,综合地分析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2010年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共鉴定出21种,隶属4门,多样性指数为1.18;2011年共鉴定出23种,隶属4门,多样性指数为2.02。2011年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较2010年降低。2010年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共鉴定出36种,隶属7门,多样性指数为1.5;2011年共鉴定出26种,隶属4门,多样性指数为2.12。2011年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较2010年有所上升。2010年和2011年这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潮间带底栖生物均以软体动物为主,且各潮区分带明显,高潮区为滨螺带,中潮区为藤壶带,低潮区为藤壶-藻类带。由各个潮带的群落聚类分析,可知这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4条断面各个潮带底栖生物可分为2个群落,其中高潮区底栖生物为一个群落,中潮区和低潮区底栖生物为另一群落,MDS的排序结果与群落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由 ABC曲线分析结果可知,这4条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富度曲线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与交叉,由此可得出潮间带底栖生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或污染。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与历史数据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较低,与其他海域比较可知这2个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较低。  本文通过开展舟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调查与研究,旨在为舟山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其他文献
吸附和解吸是影响土壤中砷化合物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土壤中的不同形态的砷可与粘土矿物通过静电吸附或专性吸附形成外层或内层配合物,这一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矿物类型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作为东海区的海区预报机构,同时承担了东海区海洋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海区节点任务,是东海区预报的网络中心与数据中心。随着计算机的大量应用,海洋观测数
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势己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水处理等相关行业。然而,分离过程中膜污染不可避免,导致分离效率降低,因此缓解膜污染已成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
壳聚糖是大自然中具有丰富来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在药物运输和控制释放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然而,单纯由壳聚糖作为壁材的微胶囊存在力学性差,也往往只能负载亲水性药物。本论文以提高壳聚糖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并实现同时负载亲疏水药物为研究目标,分别通过在微胶囊囊壁引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石墨烯,以及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带有疏水腔的环糊精,来制备新型功能化壳聚糖复合微胶囊。本课题第一部分,通
学位
h-BN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导热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强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储氢材料、催化剂载体、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到目前为止,h-BN材料在这些领域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方法合成出不同微观结构和高吸附性能的h-BN材料。因此,研究h-BN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吸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了硼源成分配比对h-BN粉体微观结构与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从不添
近年来,微纳尺度中空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等特点,并且内部中空,可以包容其他客体分子和颗粒,在催化、功能填料、气体传感、水处理等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镍
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面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常与其他污染物共存,例如Cr(VI)。二者共存不仅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而且加大了治理难度。目前,较多的研究主要为 Cr(VI)和硝酸盐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