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挤切刀在儿童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了应用激光、冷冻、射频、超声波、电刀等设备行扁桃体切除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虽然扁桃体切除手术方法多样,但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疼痛一直是人们对该手术关心的主要问题,本实验主要探讨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使用电挤切刀(一种新型的扁桃体手术器械)相对于常规挤切刀是否具有的优势。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儿童患者共49例,年龄为2.5~14岁,其中男33例,女1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49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中位数年龄4.9岁,使用电挤切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共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中位数年龄5.1岁,使用常规挤切刀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前所有患儿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病毒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除外手术禁忌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扁桃体切除手术均由同一术者(经验丰富、手术技巧熟练)完成。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要的手术历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反应程度及术后再出血共4项指标。应用SPA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的手术历时为(3.15±1.30)min,对照组的手术历时(15.30±2.03)min,统计分析得出t =25.483,P =0.000 ,实验组手术历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54±2.43)ml,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7.98±3.07)ml,统计分析得出t =26.924,P =0.000 ,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创面反应的程度均以轻度为主,对照组以中度为主,两组术后创面均无呈现重度反应者。术后第1天创面反应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χ~2 =3.960,P =0.047,实验组创面的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创面反应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χ~2 =12.599,P =0.000,实验组创面的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病例。结论:使用电挤切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点如下:1.手术迅速,扁桃体切除与止血同步完成是其最大的优点。2.术中出血少甚至不出血。3.术区组织损伤小,术后局部反应轻,恢复快。4.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
其他文献
目的:  1.分析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感染不同时间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细胞)转录组表达水平,从分子层面系统探讨细胞对SP感染的防御机制;  2. 研究SIRT1对
背景资料:时代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家长相信“棍棒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据调查,有12%~18%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而在相信“打一顿”的教育方法中,农村多于城市,父亲多于母亲。在某一受调查的学校中,学生中挨过打的占80%。其中,三年级一个教学班全班43人,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挨过打。    安徽省潜山县希望小学五(2)班小记者阮韵采访——  ★小记者:刘跃,你最近好
期刊
目的:通过构建针对skp2的siRNA质粒来转染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A549,检测其对skp2mRNA、p27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由公司构建针对skp2的siRNA质粒
目的:检验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KINSCAN)直接测量睫状沟水平间距(sulcus to sulcus,STS)的可行性。在测量STS后,通过比较其他常用来推测睫状沟
背景: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生物半衰期很短,在骨组织中很易降解,研究表明,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BMP结合并起到缓释BMP的作用,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