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处理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异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古诗词中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古诗词时,对其中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各种文化因素应尽可能以异化翻译为主。如今大多数翻译理论家都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递。而且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的传递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因素,确切地说是指文本中蕴涵浓郁文化信息的词语或短语,是可以通过翻译传递和移植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其中包含了大量蕴藏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因素。它们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翻译时将这些文化因素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正是翻译中的困难所在。 本文在介绍了翻译文化转向前后中外文化翻译的现状,以及对待文化翻译的策略后指出: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对其中的文化因素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策略予以保留。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两个策略。异化翻译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在翻译中尽量再现原文的文化色彩,更好地传达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归化翻译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主张在翻译中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收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迎合目的语的文化模式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就中国古诗词英译来说,对包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因素进行异化是翻译的首选策略,因为这种翻译的目的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他们所不了解的内容以及包含其中的异国文化色彩。异化翻译能使译文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感受其中的异域文化,领略异域风情。同时,异化翻译还能极大丰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有助于读者扩大视野,吸收新鲜养分,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在翻译文学作品,特别是翻译诗歌中的文化因素时,可以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采取以下翻译方法:直译、直译加解释、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解释以及音译加注等。 当然,提倡异化并非排斥归化翻译。异化翻译也必须考虑译文的可接收性,避免过度异化,所以异化只能在不损害译文主旨的前提下使用。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各国交往的不断扩大,异化翻译也会随之在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其他文献
简讯是英文报刊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简讯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写作特点和语境特点。本文着重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简讯这种语篇体裁进行研究。功能语言学注重对语
礼貌是日常生活密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各种文化共通的社会现象。礼貌用语直接关系到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可是,礼貌用语与其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风俗传统以及思维方式
《洛丽塔》在出版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可以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据说一家出版商的几个雇佣读者均未能读过第188页。而另一位出版商则对作者说,如果他出版了这部作品,他们两个
作为文体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体特征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随着相关学科与文体研究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学者专注于文本和语境的关系,把文体分析置于更大
张思德生于1915年,是四川省仪陇县人。1933年10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在部队入了团、入了党,担任过通信班长、中央军委警卫员、农场副队长等职务。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
通过对市政工程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让大家对市政工程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分析市政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最后再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研究市政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