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地区在资金上严重“贫血”。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的金融需求,补充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寻一套适合我国农村实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村镇银行体系,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论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美国、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乡村银行制度,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SWOT分析,论文认为经济优势、自身优势为村镇银行发展奠定了基础;盈利能力较弱,经营风险较大,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羁绊;扶持政策、现实需求以及金融供给不足为村镇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外资村镇银行的进入、民间借贷的活跃以及贷款风险的存在,对村镇银行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此.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村镇银行的长足发展。通过明晰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村镇银行的监管制度建设,从而完善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制度,有效促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