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高分辨率频域OCT对近视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评估目的:使用高分辨率的频域OCT测量近视患者的角膜上皮厚度,为预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患者术中设置激光去除角膜上皮的厚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60眼)TransPRK手术前的近视患者,用高分辨率OCT分别测量中央、颞侧及鼻侧0.5、1.0、1.5、2.0、2.5、3.0、3.5、4mm处角膜上皮厚度。应用相关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平均为(67.02±5.14)μm,范围是(52~80μm);颞侧0.5、1.0、1.5、2.0、2.5、3.0、3.5、4.0mm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67.50±5.26)μm、(68.50±5.05)μm、(68.67±4.21)μm、(70.17±4.33)μm、(71.17±6.00)μm、(54.77±5.81)μm、(69.17±4.14)μm、(71.17±4.34)μm;范围分别为(50~74μm)、(54~76μm)、(48~73μm)、(60~74μm)、(57~76μm)、(42~68μm)、(59~76μm)、(59~79μm);鼻侧0.5、1.0、1.5、2.0、2.5、3.0、3.5、4mm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56.00±4.19)μm、(66.67±4.20)μm、(69.17±5.07)μm、(55.54±6.33)μm、(69.67±4.07)μm、(67.33±3.52)μm、(68.00±3.97)μm、(70.67±3.21)μm;范围分别为(47~68μm)、(51~69μm)、(60~76μm)、(42~71μm)、(61~79μm)、(54~79μm)、(63~80μm)、(61~81μm);2角膜上皮厚度与年龄、屈光度无相关性(r=0.051、-0.06,P>0.05)。结论:通过高分辨率OCT对近视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精确测量,为行TransPRK手术患者术中激光去除角膜上皮的厚度提供了可靠数据。第二部分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波前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为角膜表层切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准分子近视治疗中心行角膜表层切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组,41例(82只眼),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组,37例(73只眼)。两组按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又分别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00D<SE≤-6.00D)和高度近视组(SE>-6.00D)。分别对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眼压、波前像差以及对比敏感度等检查,术后1月、3月、6月进行定期随访,应用SPSS统计软件(13.0)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视力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月、3月、6月时TransPRK组UCVA分别是0.87±0.15、0.96±0.17、1.01±0.17;Epi-LASIK组患者UCVA分别为O.93±0.17、1.07±0.16、1.13±0.25;TransPR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UCVA均低于Epi-LASIK组,术后6月时两组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1月、3月、6月时TransPRK组UCVA分别是0.86±0.20、1.00±0.11、1.02±0.16;Epi-LASIK组术后1月、3月、6月患者UCVA分别为0.91±0.17、1.00±0.20、1.06±0.22,TransPR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时UCVA均低于Epi-LASIK组,两组间各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屈光度低中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90%(24眼),Epi-LASIK组100%(23眼)波动在±0.75D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nsPRK组69%(18眼),Epi-LASIK组73%(22眼),波动在±0.50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64%(29眼),Epi-LASIK组67%(29眼),屈光度波动在±0.50D内,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80%(36眼),Epi-LASIK组97%(42眼),屈光度波动在±0.75D内,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波前像差3.1两组组内比较低中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RMSh、SA、Coma、Trefoil值均较术前增加,SA、Trefoil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MSh、Coma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RMSh、Coma、Trefoil值较术前增加,Coma、Trefoil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MSh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术后RMSh、SA、Coma、Trefoil值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中RMSh、SA值较术前增加,SA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a、Trefoil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两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在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近视组中RMSh、Coma、Trefoil值均大于Epi-LASIK组,且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低中度近视患者SA值大于Epi-LASIK组,高度近视患者中SA小于Epi-LASIK组,两组间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比敏感度4.1两组组内比较TransPRK组:术后6个月时,低中度近视组除CS中1.5c/d、3c/d外,其它频率对比敏感度(CS)及眩光敏感度(GS)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空间频率为CS中1.5c/d、GS中1.5c/d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CS中18c/d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术后6个月时,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各空间频率的低对比敏感度(CS)及眩光敏感度(GS)的组内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4.2两组间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无论是低中度近视组还是高度近视组,TransPRK手术中CS、GS均大于Epi-LASIK手术患者,其中,中低度组CS中6c/d、18c/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高度近视组中CS的18c/d及GS中12c/d、18c/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在术后的屈光度、Haze的发生率、高阶像差等方面均优于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其中以高度组尤为明显,而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在对比敏感度方面优于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2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与Epi-LASIK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有效性。
其他文献
采用以碱土金属氨化物为主体的多组分催化剂进行了环氧乙烷的聚合实验.考察了催化剂、聚合等工艺参数对环氧乙烷聚合的影响.在聚合时间6 h,温度30℃,m(EO):m(Ca)=100:1,m(改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豆荚和洋葱两种天然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硫、氮共掺杂荧光碳点(S,N/CDs)的绿色方法。通过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水热处理,制备了蓝色发射CDs,Fe^3+能有效地淬灭S、N/
现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网络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接受系统性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直接
从目前来看,任何行业的竞争都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其中就包括教育行业.在大学,不管是什么科目的课程,如果想要在激烈的教育环境当中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要在教学质量上入
为了实现空气颗粒物中Pb、Zn的快速、准确测量,论文讨论了现场X荧光分析方法(XRF)。采用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本底估计方法扣除本底,计算得到Pb、Zn的含量。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对照表明,Pb元素测量最大相对误差为6.06%,Zn元素测量最大相当误差为4.22%。XRF现场实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XRF法对现场快速分析空气颗粒物中Pb与Zn含量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