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困顿与重建--陈映真1970--80年代之交创作与思想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80年代,对于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1975年出狱后的他,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新殖民主义对台湾的宰制,另一个是中国大陆“文革叙述”的冲击。对于第一个问题,陈映真对其采取揭露和批判的态度。对于第二个问题,一方面,“文革叙述”让陈映真陷入思想的困顿,另一方面,因为陈映真在1960年代已经具有左翼思想雏形,而七年的狱中学习坚定了他的“中国民族主义”立场,因此,他选择在深沉的思想苦闷中,努力重建理想。
  本文结合“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和“山路”系列小说,将陈映真在1970-80年代的思想探索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一个阶段以《夜行货车》和《上班族的一日》为核心文本,呈现陈映真在1970年代末初遇信念困顿的苦痛和迷茫,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小说《夜行货车》对“中国”的暂时失语。第二个阶段以《云》和《万商帝君》为核心文本,分析陈映真在1980年代初为解决思想苦闷而寻求的两条路径:“人民”和“第三世界”。《云》通过对“民主”问题的讨论,指出真正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由此,陈映真坚持的“人民立场”鲜明地表现出来。《万商帝君》则是在“第三世界”视野中讨论有关新殖民主义和台湾社会“分离主义”的问题,此外,陈映真还对基督教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三个阶段以“山路”系列小说为核心文本,该系列延续了陈映真在“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中的思考。通过回顾台湾1950年代“白色恐怖”历史,陈映真在缅怀左翼革命志士的同时,反思“蔡千惠问题”和“左翼遗产继承问题”。他通过台湾社会的今昔对比指出,在新殖民主义的台湾社会,主体被“异化”,消费主义占据主导,民族分裂和历史分断的苦痛早已被人们遗忘,这一切证明了革命的价值,也为左翼负重前行的方向给出了提示。
其他文献
阎连科是当代文坛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自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天麻的故事》以来,阎连科以近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牢固地扎根于河南耙耧山脉,以独树一帜的写作方式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反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阎连科的文学创作对现实主义写作范式的突破性尝试,尤其是阎连科所提出的“神实主义”创作理念,更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神实主义”小说以其极致化的描写、非写实的荒诞叙事和超越现实的内在逻辑等方式来抵达社会现实的精神内核,其中“耙耧系列”小说的创作已呈现出作家独有的艺术特质,体现着作家的文学精神,不仅展现
近年来,燕京大学在教会大学中的独特地位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燕京大学在短短33年的办学时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成就斐然的人物,仅就文学方面来看,就有周作人、冰心、许地山、郭绍虞、吴雷川等等。虽然燕大的人物研究成果并不欠缺,但笔者在整理文献的过程当中,却还是发现了刘廷芳这个曾经被誉为“燕大三师”之一,但现今却没有被足够重视的学者。刘廷芳作为司徒雷登建校之初最为得力的助手,不但在短期内将燕京大学神学院建成当时北方最好的宗教学院,而且还物色教授、创办校园杂志,为提高燕大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而四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文坛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家之一,他潜心文学创作几十载,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意象书写是曹文轩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在作品中选取与建构了一系列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作家对生命、人性的思考,彰显出曹文轩的独特审美追求和艺术趣味,可以成为我们解读曹文轩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基于杨义先生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对“意象”的概念界定,本文以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为切入点,分析曹文轩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叙事功能、精神指向和生成原因,来把握曹文轩小说的创作特点。本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摘要: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缺,其背后隐含的是老年人需求指向与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将杭州市主城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拟对此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养老机构如何经过自身的定位调整与入住的不同类型的老人实现双向的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供需匹配效果。  关键字:养老机构;机构养老;养老需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飞快,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生相较于高职生来说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职学生本身成绩就变不好,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再加上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纪律松懈,让老师很头疼。而根据他们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各方面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其积极性,让管理工作变得容易。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工作;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59-01  一、写作目的  金佩庆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所著《寻找做老师的感觉》一书是相当受人追捧的。我是一名大三的师范专业学生,今年九月我将要踏上实习岗位,明年我将正式成为一名教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做老师的启发和灵感。  二、摘要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本分,授业是基础,传道是根本。教师
期刊
顾太清,又名西林春,是晚清著名闺秀文人代表之一,著有诗集《天游阁集》、词集《东海渔歌》、小说《红楼梦影》及两部戏剧。她一生共存诗828首,词335阕,其中唱和诗词共有246首,占其诗词作品的五分之一。清代夫妇唱和及女性结社之风盛行,顾太清与丈夫及社中女性友人也留下不少往来酬唱之作。作为晚清满族闺秀文人的代表,她的唱和诗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唱和诗词是太清诗词作品中较有意义的部分,而至今对其唱和诗词的研究成果尚不充分。本文以她的唱和诗词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研究、量化统计、文化分析等方法,主要探讨了顾太清的交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一种以现代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勃然兴起。物质条件的丰富与文化消费的高度发展使大众文化不断衍生出新的类型和样态,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备受压抑的“快感”得到了解放,对“快感”的追逐也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的突出特征。
  由于后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对大众文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本文选择从大众文化的受众视角出发,将大众文化与其受众置于现实社会的语境之中,在理解受众在后工业时代的真实处境的基础上,对受众在接受大众文化过程中产生的“
摘要: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内容,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理解,并且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过程。学生有效进行课前预习,能及时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哪些知识是薄弱环节,有利于听课时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走。这样,也便于他们对听课内容有较强的选择性,利于学生知晓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有效方法后,他们的学习行为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学习效率也能随之得到很大的提
期刊
摘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一样。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善于积累素材,从日常发生的身边最熟悉的新鲜事、真情事中熟练地掌握选材的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创作出精彩的感人至深的佳作。  关键词:作文;写作能力;素材;积累;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83-01  曾经有一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