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初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的69岁、年龄最小的17岁、中位年龄为47.2岁。经鼻咽部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随机抽签分2个组,即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组。常规检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EBV—IgA,颈部及腹部B超,胸部X线片,心电图,纤维鼻咽镜,鼻咽部CT(包括颅底、鼻咽部及口咽部)等常规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鼻咽部CT资料,根据1992年福州会议制定的全国分期标准,进行分期。两组病例均用激光定和摆位技术,在X线模拟定位机下定位、设野。在模拟定位前要制作可塑面罩,固定病人头、颈部,脑干、垂体、眼球、颊粘膜等正常组织器官,用特制形状的不规则固定铅块挡铅保护。为减少鼻咽腔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采用多野照射。两组均采用美国瓦里安2300C/D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用6MV-X线,颈部用6MV—X线和6—12MeV电子线混合射线。CF组鼻咽部和颈部全程行常规分割放疗,即每周放疗5天,每日一次,每次200cGy,鼻咽部及颈部分别给予根治剂量6500-7500cGy,45~55天完成。LCAF组第一阶段(疗程前3.5周)常规放疗,肿瘤量3600cGy,第二阶段(后3.0周)鼻咽部采用LCAF,即每周放疗5天、每日二次、每次120-130cGy,两次间隔时间6~8小时,加速照射剂量为3000-3500cGy,颈部分割方法同CF组,鼻咽部及颈部总剂量分别为6500-7500cGy,41~47天完成。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照射到6800~7400cGy,6.5~7.5周完成,临床上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者预防照射到5500~6000cGy,5.5~6.0周完成。两组中局部晚期(T3,T4)和/或晚期颈淋巴结转移(NZ,N3)病例放疗前均以 PFP+CF方案(顺铂 50mg ivgtt dlo、四氢叶酸钙 200mg ivgttd刁、氟腺喷唆 750mg ivgtt d-卜平阳霉素 sing im dl,5)诱导化疗 l~2周期,化疗结柬后根据全身化疗反应情况休息5~10天,开始行局部放疗。放疗过程中积极防治和处理口咽粘膜和颈部皮肤放射反应。放射治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鼻咽部CT、纤维鼻咽镜,颈部CT和/或B超检查,综合全身情况,评价放疗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CF组肿瘤完全消失、明显缩小、部分缩小和无效者分别为35,48%、41.93%、19.35%和 3.22%,W LCAF组所有病例肿瘤全消或明显缩小,分别为65.52%和34.48%。放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全部消退率 LCAF组为 79.310,CF组为 54.840,两者肿瘤全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k乙4刀38,p<0刀5XLCAF组的I、11、Ill度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分别31刀%、44.8%、24*%而CF组分别为19.35%、61.29%、19.3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怔乙0.2020,p>0刀5X随访时间内LCAF组有3例远处转移,无一例局部复发,CF组有二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CAF放射治疗可以改善中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而不增加急性放射反应,LCAF能否改善中晚期鼻咽癌的长期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