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立宪思潮的发轫是伴随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涌现的。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早日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们对西方的宪政话语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形成了独特的“宪政—富强”的宪政文化范式。这一文化范式,是以梁启超为杰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们对实施中国的宪政之道进行有力探索的结果。毫无疑问,他们对西方宪政的理解,并不仅仅是一种误读,他们对于宪政理念在中国的接纳和普及上,成为时代的旗手和精神的先导和鼓动者,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开始了在中国艰难的宪政之道的寻根之旅。 本文对梁启超的立宪思想以1898—1911年为时间段进行了专门研究,试图探寻他对宪政的认知和把握,完整再现他对宪政审视和思考的心路历程,揭示他的宪政思想萌生与转变的真实原因。文章通过对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分阶段的研究,认为梁启超在这一时期的立宪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原创性,他对西方宪政话语的认知是很有见地的,他的立宪思想对于我国今后的宪政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对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发轫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认为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宪政是西方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而近代中国宪政思潮的涌现却是在西方价值观念的有力挑战的情形下出现的。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涌现,必须进行艰难的语境转换。 第一部分对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立宪思想的萌生进行了研究。这一时期梁启超立宪思想的萌生更多的是受到康有为立宪思想的影响,“民权”与“议会”是其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儒家思想与西方宪政思想的比附论证,借助西方的社会进化理论,阐明了“君权”与“民权”相嬗的原理,初步形成了“君权与民权”为框架的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第二部分对梁启超思想激进时期的立宪思想进行了研究。这一时期梁启超一方面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力口深入的批判,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时代课题,并对在君主立宪框架下的立法权的归属问题,政府与人民的权限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另一方面在吸收了西方的自由权利学说以后,思想日益激进起来,力倡革命排满和破坏主义,思想倾向于民主共和政体,并对民主共和政体下的新国家观和自由权利学说进行了专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