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合并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的发生、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处理和治疗。
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剔除了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按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分类标准诊断重度子痫前期。根据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按八年制《内科学》的诊断标准:血白蛋白<30g/L,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正常血浆蛋白组。A组为低蛋白血症组37例,B组为正常血浆蛋白组83例。低蛋白血症组年龄19-41岁,(平均28.46±6.71岁);正常血浆蛋白组年龄18~42岁,(平均28.24±6.1岁)。两组职业、生活环境近似,组间均衡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依据《儿科学》标准确定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分度。评分以Apgar评分为依据,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住院后当天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OB)、肌酐(CR)、尿酸(UA)、血红蛋白浓度(HB)等。记录孕妇入院孕周及终止妊娠时间、终止妊娠方式、24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体重、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围产结局的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①低蛋白血症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血浆蛋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将低蛋白血症组与正常血浆蛋白组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③血浆白蛋白浓度与新生儿体重有明显正相关性,随着血浆白蛋白量的增加,新生儿体重渐升高。
④研究结果显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蛋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呈线性相关。
⑤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组血清肌酐含量与正常血浆蛋白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⑥低蛋白血症组与正常血浆蛋白组终止孕周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⑦血浆白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⑧血浆白蛋白浓度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
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常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易导致母亲及围生儿预后不良。
(1)血浆蛋白,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重度子痫前期常规监测指标。适时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以稳定微循环,减少产前和产后心衰、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发生,以及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2)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加强监护、治疗,控制病情。注意严重低蛋白血症的纠正,并采用综合治疗。
(3)严格把握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的指征,产科的处理原则应根据孕妇的病情、孕周、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在积极的促胎肺成熟治疗后,适时提前终止妊娠是可行的。可降低母婴并发症,保证母亲安全。
(4)剖宫产可迅速取出胎儿,脱离宫内不良环境;另一方面可迅速减轻严重病情对母体的威胁,有利于母体康复。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5)提倡产前保健,尤其是早期开始产检,能早期发现子痫前期而及时治疗,从而减少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延长分娩孕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