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要论》整理与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桓范是曹魏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经学世家、名门望族,《世要论》是其代表性著作。该书产生于动荡不安、学术交融的魏晋时代,以致展现出驳杂的思想。长期以来,学界对该书学派归属未有定论,对该书篇章历代书目著录情况不一且多有散佚。整体而言,对该书未有系统整理,研究甚少。本文力图对桓范《世要论》校勘、注释、辑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渊源。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桓范与《世要论》。首先,论述桓范其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字号籍贯、出仕历程、政治和文学活动以及家学渊源。其次,分三小节介绍《世要论》的成书背景。其一推究《世要论》的具体成书年代,树立背景年限。其二介绍曹魏时期的政坛,通过对当时社会政治大环境的考察,发现影响桓范思想的因素。其三介绍曹魏时期的文坛思潮,将名法思潮、名理思潮与《世要论》文本内容相结合,揭示桓范君臣、礼法等观念之思想渊源。第二部分,《世要论》版本及校注。首先,概述《世要论》的流传及版本情况,包括历代书目著录情况、诸家辑本情况以及散见于其它典籍情况等。其次,在确定校注所用底本和参校本的基础上撰写凡例。再次,根据凡例,对辑佚成卷的《世要论》文本进行校勘、注释。最后,对散见于其它典籍的残篇断句进行辑佚并作校勘、注释。第三部分,《世要论》思想倾向初探。在《世要论》文本整理的基础上,分四节探讨其思想倾向。第一节探究《世要论》体现出的黄老之学倾向。第二节对《世要论》展现的儒家思想倾向加以分析。第三节对《世要论》体现出的法家思想倾向进行举例剖析。最后一节力图通过对文本展现的驳杂思想梳理溯源,进而对《世要论》的学派归属给予个人拙见。
其他文献
武侠小说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而港台武侠小说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了全球华语文学圈,赢得了最广泛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得港台武侠小说的兴盛不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描述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本文试图关注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诸种
雅斯贝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直在努力地研究人的存在,认为悲剧是对存在本质的意识。哲学在他看来,等同于哲学信仰。这种哲学信仰既不同于宗教信仰又不受制于科学,而
在圣经批评的众多门类中,悲剧范畴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作为有可能阐明圣经文本潜在意义的悲剧观念与圣经的关系很少被国内学者仔细而又系统地研究过。然而通过对圣经文本的仔细
苏轼兄弟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评论家却囿于传统观念,并未对之作出合理的评价。近年来苏轼兄弟和“四学士”辞赋虽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缺乏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具有诸多极端的对应性特征。这些对应性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