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经济发展起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及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因子突变等给贝类养殖带来严重影响,环境因子的改变不仅影响贝类的呼吸与排泄、摄食生理活动,而且可影响机体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贝类正常生长。因此深入探究环境因子与贝类养殖间的相互影响等十分必要。本文以文蛤为实验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pH下文蛤呼吸与排泄(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摄食生理(摄食率、滤水率)及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文蛤在不同盐度和pH条件下,其生理状态和生态习性的规律和变化特点,为文蛤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贝类养殖容量、生态生理学和能量学积累一定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pH为8.7条件下,盐度为20实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显著高于16、18、22及24实验组(P<0.05);盐度在16~24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66 mg·(g·h)-1、0.20 mg·(g·h)-1、0.30 mg·(g·h)-1、27.40。(2)在盐度为20条件下,pH为8.7实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pH为6.7、7.7、9.7及10.7实验组(P<0.05),pH为7.7和8.7实验组O:N值显著高于6.7、9.7及10.7实验组(P<0.05);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为8.7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46 mg·(g·h)-1、0.17 mg·(g·h)-1、0.19 mg·(g·h)-1、27.17。(3)在16~24盐度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盐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盐度为20的浓度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51 L·(g·h)-1、6.65 mgPOM·(g·h)-1,显著高于盐度16、18、22、24实验组(P<0.05)。(4)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pH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pH为8.7的浓度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04 L·(g·h)-1、11.91 mgPOM·(g·h)-1,显著高于6.7、9.7、10.7实验组(P<0.05),而与pH为7.7实验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5)各盐度处理组(16、18、22、24)文蛤肌肉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盐度为20的实验组(P<0.05);除盐度为18实验组文蛤鳃和盐度24实验组文蛤外套膜HSP70基因的表达量与盐度为20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盐度组(16、18、22、24)鳃和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盐度为20的实验组(P<0.05)。(6)各pH处理组(6.7、7.7、9.7、10.7)的文蛤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与pH为8.7的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当水体盐度、pH过高和过低时,均可显著诱导文蛤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过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