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年龄是影响面孔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对年龄效应的研究发现,在对不同年龄的面孔进行再认时,被试对同龄面孔的再认成绩要优于对异龄面孔的再认成绩,这种现象称为同龄效应。随着对年龄效应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另一种年龄效应,即异龄分类优势,表现为在对不同年龄的面孔进行年龄分类时,个体对异龄面孔的分类速度要快于对同龄面孔的分类速度。同龄效应与异龄分类优势同属于年龄效应的两个方面,研究者对同龄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异龄分类优势的研究比较少。对异龄分类优势的探讨能够丰富年龄效应的相关研究,深入挖掘年龄效应背后的机制,为已有的理论假说提供更多直接的实验证据,进一步完善关于年龄效应的相关理论体系。除了能够在学术上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年龄效应的实践参考价值也促使我们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准确辨认不同年龄成员的面孔可能会给人们人际交往活动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因此,根据年龄效应的研究成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个体对不同年龄面孔的反应差异,这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言很有必要。虽然同龄效应已经被广泛证实,但是对于异龄分类优势与同龄效应是否存在相关这一问题,前期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异龄分类优势与同龄效应可能是互为.因果的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对这两种年龄效应的整合研究,可以为面孔年龄加工的内在机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另外,对同龄效应的研究指出,被试对同龄面孔的再认优势是由于对同龄面孔采取了更有效的整体加工方式,那么在年龄分类中,被试对不同年龄的面孔是否也采取了不同的加工方式。早期研究发现面孔情绪会影响被试对不同年龄面孔的再认,负性面孔情绪会导致同龄效应的消失。在日常生活中,面孔情绪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刺激,但是,在早期的情绪研究中,研究者并没有对面孔情绪和面孔年龄的交互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年龄分类任务中,不同面孔情绪是否会对不同年龄面孔的分类产生影响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共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系统考察被试是否存在异龄分类优势,以及早期对异龄面孔的分类优势是否可以预测后期对同龄面孔有更好的再认成绩。实验二通过采用面孔倒置范式,考察年龄分类中是否存在倒置效应。实验三通过采用不同年龄的情绪面孔,考察面孔情绪效价是否会对面孔分类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在对面孔年龄进行分类时,对老年面孔分类的时间要快于对青年面孔分类的时间,表现出了异龄分类优势;而在再认任务中,被试没有表现出同龄效应,即早期对异龄面孔较快的分类不能预测后期对异龄面孔较差的再认成绩。2.被试对同龄面孔和老年面孔都表现出了倒置效应,对两种年龄的面孔都存在整体加工,加工深度之间不存在差异。3.面孔情绪会对面孔年龄分类产生影响,负性情绪会影响对不同年龄面孔的分类,对负性情绪的加工要快于对年龄特征的加工,从而导致异龄分类优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