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昆虫,其寄主广泛,成虫将卵产于寄主果品内,幼虫以果瓤为食,进而使果实腐烂,并降低产量。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在我国的适生区有进一步向北扩张的趋势,作为生物防治研究的前提,用人工饲料饲养该虫不仅能获得高品质虫源,且能满足可控操作和成本经济实惠等要求,而在国外已对实蝇的人工饲养实现产业化。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原理优化了桔小实蝇幼虫和成虫饲料的配比,并初步研究了幼虫组合饲料,此外,通过对调控昆虫生长发育核心基因TOR表达的研究,为其营养调控的机制提供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1.桔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优化:由混料模型可见,幼虫饲料中蔗糖、酵母和麦麸含量均能够很好拟合包括化蛹率、幼虫历期、蛹重、雌雄性比、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考察指标,其P值均达显著性水平,且除单雌产卵量外,各原料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失拟检验P值均大于0.1,精密度均大于4,由R2、R2adj、R2pred综合判断不同混料模型与考察指标可知其相关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蛹重、幼虫历期、化蛹率、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性比,其中除卵孵化率和性比外,R2、 R2adj、R2pred间的差值均小于0.2。最终通过软件优化,得到了5种饲料配方及相应的预测值,考虑成本与预测结果确定了2个优化配方,其三者配比分别为11.0%,3.3%,25.7%和12.1%,3.0%,24.9%,经验证实验证明其结果完全符合饲养要求。2.桔小实蝇幼虫组合饲料的初步研究:在初龄饲料中富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质可导致桔小实蝇幼虫历期的延长,然对蛹生物量有积极意义,由结果可知用富含脂类的起始饲料饲养幼虫4日后将其转入标准饲料中(L-Ⅲ)则可作为生产药用虫蛹为目的的理想组合与饲养方法。此外三者对改变性比与产卵量的作用各有所不同,对于单雌产卵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富足的营养对该参数才呈上升趋势,综合该参数与卵孵化率可知,用富含蛋白质的起始饲料饲养幼虫4日后转入标准饲料饲养(P-Ⅲ),可作为扩大昆虫生产的组合,而综合单雌有效卵与性比则L-Ⅲ是用于以雄性不育技术为目的的理想组合。3.桔小实蝇成虫人工饲料的优化:由混料模型可见,成虫饲料中蔗糖、酵母及大豆蛋白粉含量均能够很好拟合包括单雌产卵量、单雌有效卵量、雌虫存活率和雄虫存活率等考察指标,其P值均达显著性水平。除雄虫存活率外,各原料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失拟检验P值均大于0.1,精密度均大于4,由R2、 R2adj、R2pred综合判断不同混料模型与考察指标可知,其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单雌有效卵量、单雌产卵量、雌虫存活率和雄虫存活率,且前两者R2、R2adj、R2pred间的差值小于0.2。最终通过软件优化,得到了2种饲料配方及相应的预测值,结合考虑成本,均可确定为最优配方,其三者配比分别为53.6%,12.6%,33.8%和50%,15.7%,34.5%,经验证实验证明其结果完全符合饲养要求。4.不同饲料对桔小实蝇TOR (target of rapamycin)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桔小实蝇幼虫,蛹以及成虫的TOR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香蕉,除蛹以外,其余数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而在以相同饲料饲养下,其蛹期的TO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阶段。此外,以高蛋白饲料饲养的雌虫腹部TOR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组,但对于雄虫则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