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舟蛾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的研究(鳞翅目:夜蛾总科)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蛾是河南省农林业重要害虫类群之一,也是种类较多、生物量较大、生态意义突出的昆虫类群之一。但一直没有开展舟蛾科昆虫的系统研究。通过3年5次深入太行山、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区长达160天的野外采集,连同本系标本室原有标本,共采集、检视、解剖舟蛾标本2000余头,记述河南舟蛾9亚科60属110种,占全国舟蛾种类的21.31%,占世界舟蛾种类的3.14%。其中发现并描述新亚种1个,发现河南新纪录亚科1个,河南新纪录属18个,河南新纪录种53种。在大量占有舟蛾分布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舟蛾数据库和河南舟蛾数据库,通过区系成分和分布型的分析,提出河南舟蛾的区系特征:以东亚成分为主导;典型的过渡性,实现了东洋、古北区系的转换;融合性强,区系构成和中国各动物地理区都有联系,总体关系达显著水平。首次使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内各山区以及河南和全国各省区之间的区系相似关系,显示河南和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6省组成一个区,其突出特点是几乎都在东洋、古北区的分界线上,为中国昆虫区划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应用特有种简约性分析法(PAE)首次对舟蛾特有种进行分析,以探讨河南和各省区在舟蛾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河南和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西藏7省区组成一个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特有种共布区,是舟蛾的起源、进化、分布的中心。其中河南和陕西、甘肃组成一亚区,认为这一以秦岭为其共同地貌特征的亚区,应是我国继喜马拉雅、横断山之后的昆虫起源分化、传播扩散的关键地区。还用关键区系分析法讨论了河南舟蛾物种保护优先区域的最低组合以及河南在全国保护组合中的地位,结果显示河南舟蛾保护的优先区域是以宝天曼、白云山、龙峪湾为中心的伏牛山区。
其他文献
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省南部,位于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地区的中国中南山地地区,该地区物种丰富,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世界各个保护组织共同关
[目的]: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雄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对心肌肥大反应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对T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并研究细胞外
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长的喜树组织中筛选了80多株内生真菌,包括根,茎,叶和果实。其中地上组织的内生真菌较丰富,种类较多。80多株内生真菌经过扩大培养,分别将菌丝和发酵液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内生真菌株菌株S19产喜树碱。对S19进行了形态学研究,S19的产孢结构、菌落形态符合镰刀属的分类特征。进一步提取S19菌株的基因组,对其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TS)进行了分析,经聚类分析表明
哺乳动物的生长主要受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调控,将生长激素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作为影响香猪生长速度的候选基因,克隆并分析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并研究基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丹皮中分离水溶性多糖,所得粗多糖经反复冻融、高速离心、DEAE-52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分离等方法,得级分PSM-2bA与PSM-2bB,经高压液相色谱方法证明为均一组分,经GC-MS分析,PSM-2bA的单糖组成为Rha、Ara、Xyl、Man、Glc、Gal,摩尔比依次为3.55:7.06:2.11:1.00:5.60:12.91;PSM-2bB的单糖组成为Rha、Ara、Xyl、Man、Gl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病原菌。自1975年首次被分离以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 O157:H7感染可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的特有植被类型,在温带草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试验研究通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