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明确胆固醇代谢紊乱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应用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评价木豆叶总芪降血脂和肝脂的药效,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木豆叶总芪降脂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选用雄性Syrian Hamster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一和模型二组,正常对照组饲常规饲料,模型一组饲高脂饲料一(0.2%胆固醇、15%猪油),模型二组饲高脂饲料二(0.1%胆固醇、10%猪油),分别于造模第1、2、3、4周末眼眶静脉丛取血,检测血脂四项(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于实验结束时剖取肝脏,检测肝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胆固醇7α-羟化酶、肝X受体α、法尼酯X受体和固醇27α-羟化酶mRNA相对表达变化。按上述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后,将动物按血脂随机分为高脂模型、阳性对照辛伐他汀(12mg/kg)、木豆叶总芪高(400mg/kg)、中(200mg/kg)、低(1OOmg/kg)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后,眼眶静脉丛取血,酶法检测血脂四项和肝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影响胆固醇代谢紊乱环节中关键酶、蛋白、受体、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木豆叶总芪降脂的分子作用机制,确认作用靶点。高脂血症模型金黄地鼠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一组和模型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一组血脂一直维持在高水平状态,而模型二组血脂升高幅度及稳定性均不如模型一组,说明高脂饲料配方一可诱发良好的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成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黄地鼠在高脂饲料诱导下,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下调,进而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进行降解的通路受阻,引起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加。同时肝脏法尼酯X受体表达上调,肝X受体α下调,从而使胆固醇7α-羟化酶表达下调,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导致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木豆叶总芪降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可使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27.3%(P<0.001)和31.6%(P<0.01),中剂量组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22.7%(P<0.001)和22.1%(P<0.01),但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时木豆叶总芪高剂量可极显著降低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率达71%(P<0.001)和 56%(P<0.001),中剂量降低率分别为 56%(P<0.001)和 53%(P<0.001),低剂量分别为41%(P<0.01)和30%(P<0.01)。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木豆叶总芪给药组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抑制法尼酯X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而促使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表达上调,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增强,激活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经典途径,最终加速肝中胆固醇排出体外。同时肝脏p38基因和phospho-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均下调,从而上调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肝脏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综上所述,经高脂饲料诱导金黄地鼠,一周即可形成以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为特征的高脂血症模型,且模型具有造模周期短、指标稳定、高脂血症特征明显等优势。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固醇7α-羟化酶、肝X受体α、法尼酯X受体表达的改变是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胆固醇代谢紊乱主要分子机制。木豆叶总芪连续灌胃给药3周,可明显降低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减少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法尼酯X受体、肝细胞核因子1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改变是木豆叶总芪降脂作用的主要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