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外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引资大国。FDI存量的不断扩大在增加资金、提高国内生产能力、扩大对外贸易、促进GDP增长以及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是FDI的大规模流入是否促进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学术界对此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也正是本文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研究重点是探讨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与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案例,揭示FDI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利用1999—2007年相关面板数据,建立模型。一方面,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层面具体实证了FDI对我国不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分前后时间段实证了FDI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利用FDI的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经济实力和科研投入的不平衡等导致技术吸收动力和吸收能力的区域差异化,而FDI区位聚集效应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物质基础以及人才储备等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将越来越大。但即使是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这种正向影响也主要体现在创新性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出上,而对于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发明专利产出却没有明显的影响。由于跨国公司及其母国采取多种策略严格控制技术外溢,FDI的流入不仅很难带来我国发展急需的核心技术,甚至存在“挤出效应”的隐患,因此,自主创新才是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本文认为,我国本土企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FDI流入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本土企业自身吸收动力和吸收能力的强弱。因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加大科研投入、各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引入FDI、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均是促进FDI技术溢出的关键所在。此外,也必须明确“以市场换技术”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因此在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其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才是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