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西汉汉武帝时一个时运不济的侍臣,而民间传说中他却扬眉吐气,身兼祖师爷、地方神、寿星等多重神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智多星”。围绕东方朔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内容驳杂,以传统的类型学研究从叙事形态入手、依据母题结构归纳情节类型的方法难于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也难以揭示它们内在的关联及其演变、传承的规律。基于此,本文将其视为一个由不同类型的传说组成的传说丛,内容包括以东方朔为主人公的人物传说,以及与东方朔有关的风物、风俗传说和社会传说。以东方朔为主人公的人物传说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依据这些传说中东方朔身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神仙型,传说中东方朔的身份为星神、行业神或地方神;(2)卜筮型,传说中东方朔的身份为方士;(3)滑稽型,传说中东方朔的身份类俳优;(4)博物型,传说中东方朔的身份相当于文学博士。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梳理,归纳出东方朔传说丛的“核心”,即东方朔放浪不羁、谐谑、忠诚的多重性格和他本人的博学。这既是东方朔传说丛建构的关键,也是其生成的内在动力。同时,当时的社会风尚诸如天人感应与五行谶纬学说的盛行,以及文化传统中星辰信仰、长寿理想等元素,都对此起到了促进作用。东方朔传说丛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戏曲和图像三种模式,其中口头传承是主流。戏曲传承和图像传承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围绕东方朔偷桃传说展开。本文对东方朔传说丛当代存在形态的探讨围绕一个现实案例展开,通过对山东陵县的田野调查,对东方朔传说丛在特定地域流传的情况,以及在此范围内形成的风物、风俗、社会传说等进行了整理。全文力图从东方朔传说丛的建构历程、传说丛的主要样貌以及民间流传的现实情况等方面入手,探讨东方朔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何会进入民间传说领域,以及怎样进入民间传说领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