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由于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且家庭化趋向日益明显,流动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广大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以上海市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目前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原因,尝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开展这一研究的意义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对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民工子女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对其受教育的影响。作者认为当前民工子女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民工子女由于其家庭在现实社会中的边缘境地,削弱了他们应该平等享有的受教育机会;公办学校拒斥民工子女借读的实际状况,使得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他们事实上的唯一选择;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育质量;民工子女所处的特殊生活、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接受教育等。 第三部分笔者首先对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流动人口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观念负面影响等是造成当前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1.观念的变革,明确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关系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发挥政府职能,加快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为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3.出台完善配套法规、政策,在资金、政策方面为民工子女教育创造条件。 4.充分挖掘流入地公办学校潜力,在借读和师资方面为民工女教育提供帮助。 5.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学校,拓宽民工子女就学渠道。 6.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评估、管理,提高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