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待轩诗记》是明末清初遗民学者张次仲研究《诗经》的专著。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明代学术的重新审视,明清之际《诗经》学著作也渐走入当今学人视野。《待轩诗记》作为明清易代的典型《诗》学作品,虽然开始被一些学者注意,但未有系统的研究。张次仲一生沉沦,又处易代之际,其一生精神尽付经学研究,于《易》、《诗》尤精。本文采用知人论世、推源溯流、宏观微观相结合及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待轩诗记》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语。正文主要由四章组成。首章简要介绍张次仲及《待轩诗记》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以《待轩诗记》的《小笺私记》和《学诗小笺总论》为基点,结合《待轩诗记》的正文解诗情况,深入概括分析张次仲的《诗》学观点。对于《毛诗序》,他认为《首序》诗序既不是孔子、子夏等圣人所作,也不是后世臆决之词,而是当朝太史在采诗之时题诸简端以明诗旨;而《续序》为后人增益,不可尽信。关于《诗》乐,他认为《诗》之说义重于声乐,南雅颂当以诗体分,不当以声乐分,力证笙诗有声有辞。关于《诗经》音韵,他承认“古音无不协”与“韵缓说”,反对以今律古的做法;也都行文有理,遣词有据。尤其是其特出的“《诗》皆勤俭说”、“温柔敦厚而不愚说”、“情事用一体说”,俱按事陈理,颇得意趣,亦可谓“善说《诗》者”。第三章以《待轩诗记》对《毛诗序》、《毛诗训诂传》、《毛诗笺》、《毛诗正义》和朱熹《诗集传》的兼采为中心,探讨《待轩诗记》的解诗时的汉宋兼采的倾向。其对于《诗经》汉学的辩证主要表现在对《首序》、《续序》及字句章义的扬弃;其对于《诗经》宋学的辩证主要表现在对于朱熹《诗集传》的扬弃上。第四章介绍张次仲以义理解《诗》,以史解《诗》,以诗解《诗》的方法。次仲的义理解《诗》不仅包括从政治、伦理层面解诗,还结合了士人的处世之方来解诗。而次仲对以史解《诗》也十分青睐,他不仅以史证《诗》,以史卫序,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迷信序言,以史疑序。次仲对于《诗经》的文学赏析也不在话下,他不止注重感受诗的情感美与谋篇布局之美,还注意到了诗韵之美,把诗的押韵方式作为审美的标准之一。在结语部分,本文对《待轩诗记》的意义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补充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