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18例LPD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血分成出血组、无出血组两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18例LPD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血分成出血组、无出血组两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联合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级胰瘘、腹腔感染是L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选择这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LPD术后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AUC为0.99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987-1,P<0.001。C统计量为0.994。列线图模型的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非常接近,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经1000次有放回的重复抽样,平均绝对误差为1.2%。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个体化的风险预测,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出血的警惕性,具有患者-临床医师沟通方面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二尖瓣置换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行二尖瓣置换同时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接受治疗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程度、左心房内径(LA 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大小的改变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患
目的:探究给予不同剂量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镇静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1例,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5~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7):苯海拉明20mg组(D1组)、苯海拉明40mg组(D2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及15min分别给予如下药品:D1组术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近端入路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对行颅脑外科开颅手术枕后区域的镇痛效果是否优于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方法:择期行枕后区域开颅手术患者1:1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体表标记组(B组),均采用0.5%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U组入室后采用超声引导近端入路进行枕大、枕小神经阻滞,B组患者采用体表标记法进行阻滞,阻滞15min后用针刺法进行阻滞效果的评定,再进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主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行择期CEA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G组根据Flo Trac/Vigileo监测仪计算的SVV值指导补液,维持SVV≤13%。C组根据经典输液方案进行容量治疗,术中维持CVP于8~12cm H2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脑氧代谢相关指标,并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评价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脑血运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试验要求择期行脑血运重建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G组以SVV为目标导向进行补液,C组依据传统输液方案进行容量治疗,两组术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一些疾病上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其中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尤为广泛。目前相关研究表明年龄<50岁女性是术后恶心呕吐最可靠的特异性预测因子。由于腹腔镜手术只能采用全身麻醉,麻醉镇静药及阿片类镇痛药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腹腔镜手术气腹、手术操作本身又可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表明,应用电针刺激可以降低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胸科手术患
目的: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Cajal间质细胞可以产生自发的慢波电位引起胃肠道的蠕动,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端胃Cajal间质细胞数量和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关系。方法:收集了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87名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胃瘫组患者16名,对照组患者171名。并对所有患者离体标本的胃窦和幽门部全层组织进行取材后,用c-kit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组合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不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56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将56名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7人,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为考察三因素,每因素设两水平,选用2×2×2析因设计表,获得8组麻醉诱导方案。以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心排量、外周血管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P)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并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
目的:通过比较HTK心肌保护停跳液(HTK液)和冷含血St.Thom as液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评估HTK液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为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对实验结局指标统计者实施单盲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到2020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正中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8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