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安仁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东南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运动中的湖广移民将湘方言带到这里,使四川达州市安仁乡逐渐形成湘方言岛,并保留至今。以往对四川安仁乡“长沙话”的研究,多限于方言历史来源探究及分布的粗线条勾勒,少详细地从语音特征论证其来源。已有研究鲜有将安仁乡“长沙话”分别与迁出地湘语和同时期其他迁入地方言进行比较,未能更多的揭示安仁乡“长沙话”的方言接触情况和特点。我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安仁乡“长沙话”的语音系统,将其与中古音声韵调进行历时比较,与湘语长益片的“长沙话”、湘语娄邵片的“涟源话”以及西南官话“达州话”进行共时比较,并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概括其语音特点及发展演变趋势。全文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介绍四川达州市安仁乡的地理、历史沿革、语言使用情况,方言接触和四川湘语语音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详细描写安仁乡“长沙话”的声韵调系统。安仁乡“长沙话”有21个声母、41个韵母、6个声调。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声母、韵母、声调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声调变化最大。第二章从文白异读、浊音清化两个方面分析安仁乡“长沙话”的语音特征。安仁乡“长沙话”声母和声调的文白异读现象较少,韵母的文白异读现象相对较多。安仁乡“长沙话”的浊音清化方式不再以传统湘方言的判断依据作为标准,其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都有读送气音的现象。第三章将安仁乡“长沙话”与《广韵》的中古音进行比较。通过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的比较结果,分析安仁乡“长沙话”声韵调的历史演变特征,包括古今音的分合、今声调的来源以及古四声的分化。第四章将安仁乡“长沙话”与湖南长益片湘语“长沙话”、湖南娄邵片湘语“涟源话”以及当地的西南官话“达州话”进行共时比较。我们认为其同时兼有达州话和湘语的特点,并且进一步论证安仁乡“长沙话”与达州话是深度接触的方言,有逐渐向达州话靠拢的趋势。第五章从方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安仁乡“长沙话”语音演变特征。我们分别从安仁乡“长沙话”湘语特征的保留、消磨以及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语部分总结安仁乡“长沙话”的语音特点,结合历史事实尝试解释安仁乡“长沙话”的归属问题以及推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