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作为生命的归宿,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反复思考和研究的终极命题。无论是儒学、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它们均在字里行间表达着对死亡的态度与观念。而日本是死亡文化和死亡美学表达中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极端激烈与唯美哀伤的死亡在日本文化作品中均有大量体现。其中,日本青春电影中青春勃勃生机与死亡影像形成的巨大矛盾和反差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故本文也以获得日本旬报奖的日本青春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影像叙事中的死亡美学表达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日本死亡美学的形成原因入手,研究死亡文化的影响因素。其次,笔者对日本青春电影中的死亡主题的变迁进行了简略梳理,得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及其以后的日本青春电影在死亡美学上的表达上更为丰富和多样,表现为从生死反抗、迷茫哀伤到超越重生等多元化主题。再者,笔者对死亡美学表达日渐丰富的日本青春电影的影像特征与变化进行研究,了解日本青春电影中的死亡美学建构。最后,笔者针对日本青春生命与死亡影像矛盾原因进行了探析,认为一方面源于死亡文化的渗透,另外一方面则是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所致。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日本文化特别是死亡文化对日本青春电影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在创作者的创作思想之中,具体呈现为死亡主题、情节及其仪式感上。而纵观日本青春电影的发展,可以发现死亡主题中具体死亡影像的弱化,死亡环境趋于工业化,死亡性别逐渐平衡。由此可看到,日本青春电影中的死亡美学呈现受到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的双重影响,从而影响日本青春电影的死亡叙事,使日本青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