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护理独具的特色适应当前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众健康观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护士作为中医护理的践行者,应了解学习中医护理理论技术等知识,提高中医素养。而目前国内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对中医护理的认识欠缺,有必要对临床在职护士进行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以胜任中医护理工作。现今,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培训多由医院自主开展,培训内容选择不尽相同,缺乏规范统一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的方法制定出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及相应权重,为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培训实施提供内容依据和课时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拟定技术板块培训内容提供依据,通过教材、指南、文献回顾、研究小组讨论,拟定适用于护士的理论板块培训内容,基于《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等标准、指南、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制定德尔菲函询问卷。选择中医护理临床、教育、管理领域的专家20名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重要性赋值均数>4.00且变异系数<0.22,或满分频≥0.3为条目筛选的保留标准,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和研究小组讨论,对条目进行删除、增加、修改。第二轮函询中加入条目的权重判定。[结果]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的工龄超过20年的占90%。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占95%。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高。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函询结果可信。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和0.2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专家对条目认同一致性程度较高。最终筛选出中医护理培训内容4个板块“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内容”“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即为4个一级条目。其中“中医护理概述”下包含关于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的2个二级条目及8个三级条目,培训学时为理论2学时;“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等8个二级条目和30个三级条目,培训学时为理论32学时;“中医护理基本内容”有情志、饮食等一般护理和中医病症护理的9个二级条目、39个三级条目,学时安排为32学时,包括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涵盖灸法、耳穴贴压、中药湿敷等11个二级条目和28个三级条目。学时安排为34学时,包括理论12学时,实践22学时。“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所占权重稍大,学时分配稍多。“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与“中医护理基本内容”权重稍小,学时分配一致。[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本研究得出了临床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和学时设置。以100学时为基础,培训内容包括4个一级条目、30个二级条目、105个三级条目。中医护理理论内容体现中医特色和护理专业特点,以基础结合实践为原则;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内容体现临床实用。整个培训内容设置,以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护理临床工作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基本要求为培训目标,提高培训人员的中医素养,使其具备开展临床中医护理服务所应有的知识与能力。本研究明确了中医护理知识的普及培训水平,为各医院组织进行中医护理培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