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通过现场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对发生在大班幼儿同伴间的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对促进这种行为的提高提出了教育性的建议。在对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的分析部分,研究者将大班幼儿的言语交往行为中的言语类型分为s,陈述言语(针对外界事物和表述自身立场等),包括s1(肯定陈述)和s2(否定陈述);q,疑问言语;i祈使言语,分为i1(命令、要求言语)、i2(请求、恳求言语)、i3(安慰、劝告言语)和i4(询问、建议言语);d表态言语(针对同伴的要求和行为表现等),分为d1(认同、肯定言语)、d2(赞赏、表扬言语)、d3(反对、否定言语)、d4(讽刺、挖苦言语)、d5(威胁言语);言语性质分为积极言语、消极言语和中性言语;言语策略分为亲社会策略、强制策略和一般性策略。研究表明,大班幼儿在同伴言语交往中使用的言语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肯定陈述>命令、要求言语>疑问言语>否定陈述>询问、建议言语>请求、恳求言语>反对、否定言语>讽刺、挖苦言语>认同、肯定言语>威胁言语>安慰、劝告言语>赞赏、表扬言语。其中肯定陈述的使用频率最高而赞赏、表扬言语的使用频率最低;使用言语的性质以中性言语为主,其次是消极言语和积极言语;所采用的言语策略以一般性策略为主,强制策略和亲社会策略为辅;言语交往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幼儿在消极言语的使用和强制策略的采用上略多于女幼儿。在对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行为的特性分析部分,研究者认为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具有约定性、流动性、诗意性、谐趣性的特性。在对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部分,研究者分析了影响大班幼儿言语交往行为的四个核心因素: 1.幼儿社会认知中对言语的编码能力;2.幼儿言语交往所处的环境;3.幼儿的言语行为特征;4.幼儿言语交往的物质支持。最后在研究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促进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更好发展的策略:1.幼儿教师的导向作用,包括:(1)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支架作用;(2)活动后——幼儿教师和幼儿的谈话分享;(3)平时——注意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2.父母对幼儿言语交往的物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