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病致死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风险因子探究对区域内慢性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受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且存在选取数据模式单一、研究方法不够全面、风险成因的探索不够深入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绵阳市2008-2016年心脑血管和癌症致死病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类慢性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空间点/面模式综合分析的思路,以年为时间尺度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病致死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风险因子探究对区域内慢性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受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且存在选取数据模式单一、研究方法不够全面、风险成因的探索不够深入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绵阳市2008-2016年心脑血管和癌症致死病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类慢性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空间点/面模式综合分析的思路,以年为时间尺度单位对两类慢性病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探测器对12种慢性病致死风险因子的解释力大小、交互作用差异进行了探测,并对风险因子分级与慢性病致死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探测结果,构建了研究区慢性病致死风险性评估模型,预警识别了绵阳市地区慢性病致死的高危风险区。文章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两类慢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在心脑血管和癌症死亡人数中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群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工作类型;两者死亡群体以62-80岁的老年群体为主,心脑血管男性平均死亡年龄小于女性,而癌症两性平均死亡年龄差别较小;两种慢性病男性死亡比例都高于女性,癌症男性平均死亡人数占比为68%,心脑血管则为55%。(2)两类慢性疾病死亡的空间分异特征类似。在研究时间段内两类慢性病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模式,其集聚程度呈有波动的上升趋势;在空间演化上,两者都有从小热点分散性聚集向大城镇集中聚集的趋势。空间相关性的结果指出,慢性病致死的空间依赖在地理单元上为非平稳过渡,且空间整体异质性有波动减弱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高、低-低集聚两种模式为主。此外,面模式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理边界效应在慢性病致死的空间分异中作用明显。(3)选取的12种风险因子对两种慢性病空间分异解释力的波动情况有较高相似性。其中,年平均气温、男性人口占比、人口密度对两种慢性病的解释力较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风险因子与慢性病致死率呈正相关波动,而在海拔因子上呈负相关波动;在所有风险因子数据分级中,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数值及波动始终高于癌症。风险因子间的两两交互作用类型均为双协同和非线性协同作用,说明任意两个风险因子的相互作用会增强风险因子对两类慢性病空间分异的解释力。(4)绵阳市内慢性病高风险区域主要以涪城区(游仙区)和江油市为双中心,并逐渐向周围乡镇降低,且癌症相对风险等级下降的速度更快。在双中心之外,围绕分布了许多较高风险区域,其呈南北走向的条带状分布;慢性病致死的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绵阳市北部少数民族聚集的平武和北川县。风险预警分析表明:对于绵阳市区域内慢性病的防治应该以大城镇为主,并注意农业人口较多且分布松散的三台、梓潼、盐亭三县的预防宣传工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地区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控资源的空间优化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依据,研究的思路也能为慢性病时空模式的探索和风险因子的探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其他文献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来离不开对隐喻翻译的探讨。随着隐喻认知观的确立,我们对隐喻翻译的深层问题,如翻译策略与语境要素之间的关联、隐喻翻译的合理评价标准等也逐渐形成新的认识。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利用半隐式或全隐式喻体,将本体与喻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省去不必要的直白文字,使其语言简洁含蓄,耐人寻味。这种隐喻来源于简·奥斯汀独特的个人感受和体验,目的在于使表达更加丰富、准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急增的城镇人口给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各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在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资金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8.4万亿元,而以政府信用背书的隐性债务约30-40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商业银行的趋利特点显著,政府融资平台
在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棚户区迅速增长的现象不可避免。住房就像食物和衣服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之一。但人类对住房的需求和供应存在不匹配的关系,城市地区的人不得不在棚户区中暂居。本研究评估了现状,棚户区聚落成因及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并以埃塞俄比亚布拉尤市——位于奥罗米亚环芬内特别区——作为案例进行具体陈述。该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混合方法,并完成了描述性研究设计。在调查中,样
本文以王炎林的彩墨画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合法,查阅和收集与本论题有关的学术论文,将与王炎林相关的研究集中、归纳和分类;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是将其创作与长安画派代表性画家进行风格比较,二是将其与西方表现主义画家进行比较,来揭示其彩墨画风格和内涵。本文共三章。第一章是王炎林彩墨画风格探因。探寻现当代思潮下王炎林艺术创作的精神土壤,对其油画创作的个人背景进行分析,并且从长安画派的传承、陕西民间艺
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导致了降雨过多,暴雨使城市洪水泛滥,大雨期间城市交通尤为困难。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径流,同时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雨季,马塞卢的道路和社区被淹,基础设施破坏,私有财产和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评估城市规划在其规划框架中使用的以绿色基础设施为导向的洪水治理策略。这些是通过识别和绘制马塞卢市流域的洪灾热点地图,了解其特征,从而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在城市周围的一种城市过渡形态。它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双重属性,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变化最明显、最剧烈的地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很多特大型城市已经进入城市郊区化阶段或者城市后郊区化阶段,在此阶段,城市发展造成的城市问题逐步显现,因此对于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从单一的角度对于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对于城市边缘区这
新古典主义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曾经创作过许多中东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大宫女》引发人们广泛讨论。笔者以这幅作品为切入点,分析安格尔的绘画语言特点,揭示他的创作意图,并阐述他对笔者创作实践的启示。本文通过文献法与图片分析法,对安格尔的作品《大宫女》进行研究,归纳其中审美理念以及艺术家如何平衡各种对立统一的绘画语言以实现它的理想美,同时阐述了因研习安格尔绘画而对于笔者创作产生的影响与
层构成作为一种建筑构成手法,在各历史时期下呈现出风格特征各异的空间效果。当代,层状构成秩序依然活跃在建筑领域中,然而相较于丰富的实践成果,其理论研究有明显的滞后,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宽泛与研究深度不足。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聚焦于建筑界面的形态特征,以垂直面上的横向层构成作为形式研究对象,以多角度对具体建筑案例进行层构成的手法解读与视觉体验研究。本文以透明性理论为线索,界定两种层构形式:以斯坦因别墅(
本文第一章为问题的提出。本文先对鉴于条款进行释义,梳理鉴于条款的内容、类型及缘起。在梳理鉴于条款在英美法的解释规则及争议和国内鉴于条款的实践运用后,本文得出如下发现:鉴于条款在我国的实践运用与英美法大不相同,因此,在鉴于条款的解释问题上,英美法的解释规则并不能直接援用。遗憾的是,学界并未意识到这一实践差异,仍然遵循Re Moon ex parte Dawes(1886)先例确立的解释规则,未能结合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持续增长,大项目、大建设、大开发不断出现,以此相对应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也迅速增大,其所伴随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困扰,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3年7月28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部门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表明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过高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已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拐点,经济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