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是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每年发病率不断上升,而LPS与TLR4受体通路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LPS通过激动TLR4信号转导,促使单核与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对炎症过度反应,导致脓毒症发生发展。现有研究表明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IL-32与TLR-4受体通路密切相关,可与TNF-α相互刺激分泌,导致炎症反应加剧。本实验通过比较脓毒症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32的含量关系,并通过细胞造模研究原花青素B1(PB1)与TLR-4受体阻断剂CLI-095对LPS刺激下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32的作用。探讨IL-32在脓毒症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临床研究:按脓毒症诊断标准,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05-2016.4期间收治3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结局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采集入院后第1、3、5、7、14日清晨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每样本的TNF-α与IL-32浓度。细胞实验:稳定传代的THP-1细胞,经PMA诱导48h转化为巨噬细胞,用CCK-8法检测PB1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诱导后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LI-095 5μg/ml预孵组,CLI-095 10μg/ml预孵组,PB1 2.5μg/ml预孵组,PB1 5μg/ml预孵组,PB1 10μg/ml预孵组,PB1 20μg/ml预孵组,0加药组共8组。按相应组别加药后孵育4小时,每组加入LPS 100ng/ml,18小时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检测TNF-α与IL-32浓度。将收集的数据结果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描述,用ANOVA等方式检验各组数据间差异,取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研究中32例患者,在多数检测时间点死亡组患者的血清中TNF-α与IL-32浓度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差别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中成功地对THP-1细胞进行了诱导,使其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在此基础上用LPS 100ng/ml刺激细胞,建立了“脓毒症”细胞模型,以模仿脓毒症在人体内发生过程。用CLI-095阻断TLR4信号通路可明显降低LPS刺激下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因子TNF-α与IL-32的产生。PB1亦起到CLI-095相似的抗炎作用,并在一定的PB1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PB1对处于炎症反应中的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的最佳浓度为10μg/ml。结论:TNF-α与IL-32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脓毒症的严重程度。阻断TLR4信号通路可明显降低LPS刺激下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因子TNF-α与IL-32的产生。PB1可抑制LPS刺激下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因子TNF-α与IL-32的产生具有确切的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