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虫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吸血骚扰,而且能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黄热病等。蚊虫防制是控制蚊媒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某些蚊媒病(如登革热),媒介控制是目前预防其发生和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
目前用于蚊虫防制的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传统的化学合成杀虫剂有机氯类(如DDT、六六六)、有机磷类(如马拉硫磷)、氨基甲酸酯等,这些杀虫剂虽然对靶标生物是高效的,但它们对人类以及其它多种动物也具有危害性。长期使用后,造成了突出的“3R”问题,即抗性(Resistance)、残留(Residue)、再猖獗(Re-rampancy)。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传统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发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环保的杀虫剂品种成为蚊虫化学防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光敏剂具有上述特点,成为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杀虫剂研究的热门化合物。人们已经利用多种光敏剂、靶标昆虫及光照条件对光活化作用控制害虫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呫吨类、吖啶类染料,卟啉及其类似衍生物,呋喃香豆素类、多炔类和噻吩类等植物源化合物作为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开发潜力巨大。
本研究是在对几种光敏剂的光活化毒杀活性筛选基础上,对光活化杀虫剂K-01进行进一步研究。将通过观察K-01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的毒杀试验,确定其光活化毒杀效果,并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光活化杀虫剂K-01对蚊虫的毒杀作用机制,为新型光活化杀虫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
研究光活化杀虫剂K-01对白纹伊蚊的毒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1.人工光源及自然光对K-01毒杀白纹伊蚊幼虫效果影响的观察。
2.测定K-01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
3.观察K-01对白纹伊蚊成蚊毒杀作用。
4.光学显微镜下观察K-01作用后白纹伊蚊幼虫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K-01作用后白纹伊蚊幼虫基因组DNA条带的改变。
6.观察K-01在野外条件下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结果:
1.自然光比人工光源(节能灯)对K-01作用于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效果好。
2.在自然光下,K-01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LC50为7.54mg/ml。
3.K-01致白纹伊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4.在光镜下观察到K-01作用后白纹伊蚊幼虫的中肠及脂肪体组织形态变化明显。
5.在UV灯下观察到K-01作用后白纹伊蚊幼虫的基因组DNA条带出现“梯状”。
6.在野外条件下K-01对白纹伊蚊幼虫具有毒杀作用,幼虫孳生水体对K-01的毒杀作用有影响。
结论:
1.K-01具有光活化杀虫活性,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对白纹伊蚊幼虫均有毒杀作用。
2.K-01对白纹伊蚊成蚊的毒杀作用不明显。
3.K-01对白纹伊蚊幼虫的靶标是中肠、脂肪体,触杀、胃毒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方式。
4.K-01能导致白纹伊蚊幼虫组织细胞凋亡。